荷甲征程
加盟荷兰足球俱乐部对我来说是非常曼妙的一次足球教育,这也是影响我一辈子的教育。而格罗宁根是一切的开始。[1]
——路易斯·苏亚雷斯《苏亚雷斯自传:超越界限》
对于任何一个南美球员来说,去欧洲踢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职业足球在那里已经发展了许多年,巨星云集、豪门林立,吸引着众多具有天赋的南美球员。而战术体系、语言文化以及气候环境上的差异,都可能是他们发展道路上的阻碍。
对于初来乍到的苏亚雷斯也是如此,刚到荷兰的他连最简单的英语都不会说,只能在酒店房间给索菲亚发短信求助,后来他想要拉近和队友的距离才学了荷兰语。而格罗宁根教练给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减重六千克。在乌拉圭的时候,他只想着踢球,没有人管理和指导他。为了减去这些重量,他不再喝可乐,只喝水,也养成了只喝水的习惯。从此他开始用一个职业球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学着去了解俱乐部,学会和教练们队友们相处,也慢慢适应了荷兰的足球文化。他不再是那个在场上到处乱跑却不进球的臭小子了,他把机会更高效地转化为进球,在这里的第一个赛季就打进了17粒进球。
凭借着在格罗宁根的出色表现,他得到了乌拉圭国家队的征召,很快,阿贾克斯也向他抛来橄榄枝,甚至给出了一份750万欧元的报价。这对于当时的苏亚雷斯来说是一个很难拒绝的机会,高昂的转会费和欧战资格对一个想要在欧洲大展拳脚的球员有着太强的诱惑力。一些愤怒的球迷骂他是财迷,烧毁了他的球衣;而另一些球迷祝他好运,向他索要签名和纪念品,看着这个20岁的年轻人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007年,苏亚雷斯正式转会荷甲豪门阿贾克斯,在这支以技术细腻著称的球队,他学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用智慧踢球。
荷兰足球和乌拉圭足球风格是非常不同的。欧洲足球是学院派的产物,踢球的孩子从小被送进俱乐部进行训练,他们有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每个人在这个体系中各司其职。足球是一项绝对的团队运动,只有球员间冷静的传接、流畅的配合才能构成一场赏心悦目的比赛。而对许多南美球员来说,足球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成名前在街头踢球,在车水马龙中磨炼自己的球技。足球渗透在他们的血液中,他们在场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灵感,凭着直觉盘带、过人、跑位,将足球送进球网,对胜利有着天生的渴望。
来到阿贾克斯的苏亚雷斯敏锐地察觉到两种足球风格的差异,从中辨别出可以学习的地方,但也保留了自己的天性。他迅速地接受了更科学的训练方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训练计划,在训练课后反复练习自己的弱项;在场上他开始更多的思考,努力阅读比赛,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出现在什么位置,和队友打出精妙的配合获得进球。他很感谢自己的成长经历带给他的饥饿感,因为那是一种对胜利的无限渴望和执着追求。在场上的每一分钟他都拼尽全力,不知疲惫地奔跑,时刻给对方后卫施加压力,一旦对手出现破绽,他的机会就来了。在射门的时候,他更多地依赖自己的直觉,那是在蒙得维的亚街头训练出来的球技,他可以用各种方式把球送进球门,令对方门将无计可施。
凭借着这种饥饿感所带来的动力,苏亚雷斯成了球队的队长,他迅速地褪去了青涩,用自己的激情带领全队不断前进。他的荷兰语还是不太好,所以赛前在队长演讲的时候总是说同样的话:我们用心比赛,我们拼尽全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赢得比赛。他赢得了全队的尊重、球迷们的拥护,也不断收获更多的进球。一切看起来都很圆满,直到第一次咬人事件的发生:2010年11月,荷甲联赛第15轮比赛,阿贾克斯0∶0战平埃因霍温,伤停补时阶段,苏亚雷斯朝埃因霍温中场奥特曼·巴卡尔的肩膀咬了一口。赛后,苏亚雷斯遭到了俱乐部的罚款,荷兰足协也对他作出了禁赛7场的处罚。这样的行为使他在场外遭到了许多指责,一份报纸甚至称他是食人族。球队状态低迷,场外舆论压力巨大,这个时候利物浦向他发来了转会邀请。于是2011年冬窗,苏亚雷斯选择离开阿姆斯特丹,以2 650万欧元加盟英超球队利物浦。
在为阿贾克斯效力的3年中,他在出场的159场比赛中打入了111个进球,赢得了荷兰杯、夺得荷甲亚军、拿到荷甲金靴并当选为荷兰“足球先生”。他的荷兰足球生涯可以说是很圆满的,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段快速成长的美妙时光。在球迷们隆重的送别中,苏亚雷斯告别了阿贾克斯,正式登陆五大联赛[2]的舞台,在那里,他的才华会被全世界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