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地卡纳
19世纪上半期,在乌拉圭流行着三种尤其具有国家特色的歌舞形式:佩里孔歌舞、谢利托歌舞以及梅地卡纳歌舞。
梅地卡纳最早在19世纪20年代出现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在第二次乌拉圭战争时期便在乌拉圭流行开来,阿根廷罗萨斯时期被传播到了阿根廷境内,大多流行在高乔人之间。也正因它与这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开始它并不属于舞厅中的交谊舞。它没有交谊舞的诸多规范和拘谨,相对更放松和自然。有学者把它归类在“烛焰舞”之中,认为它是群体舞蹈的一种。而关于“梅地卡纳”这一名字的来源,大众最为熟知的说法是,此词出自19世纪30年代当地的一出独幕喜剧《奇维科和潘察的婚礼》。蒙得维的亚当地的报刊在刊登该剧目的宣传内容时曾写道:“在《奇维科和潘察的婚礼》中将会有佩里孔[1]进行梅地卡纳表演。”在阿根廷作曲家阿尔图罗·贝鲁提写就的名为《民族气息》的系列文章中曾对梅地卡纳舞蹈有过一段描写,他认为梅地卡纳舞蹈从萨马奎卡舞蹈中发展而来,“梅地卡纳舞蹈是人们能够想象到的最为原始而有趣的舞蹈”,因为它的跳法十分有趣,舞者们跳梅地卡纳舞蹈时会围成半圆形,而且每对舞伴之间的动作、舞步都要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两人间或有或无的亲密关系,营造出一种暧昧的氛围,尤其值得玩味。
跳梅地卡纳舞时常常有八对或十对舞伴,组成一个人数并不庞大的小团体。这十几二十名舞者围成圆圈,跟随着吉他声迈出他们的舞步。每当开始时,吉他手会弹奏一段带着萨马奎卡风格的乐曲,和着乐声随意唱出一句歌词。此时人们围绕圆圈缓缓舞动,直到他们转动到起初的位置便停下脚步。继而吉他手在吉他共鸣箱的木板上重重一击,宣布这段乐曲的结束,转入表演的下一部分。这时每位舞者才正式站到舞伴对面,开始人们所较为熟悉的表演:男士向女士表达他的爱意,而女士给予他回应,就如同两人间真的产生了爱慕一般。这部分结束,吉他手弹奏出的音乐转变成华尔兹风格,舞伴两人便又牵手跳起了华尔兹的舞步,仿佛进入了情侣的热恋期,两人执手相依,舞步也在3/4的拍子中轻柔而缓慢地转动,共同表演的舞者们在舞步变幻之间,仿佛能够生出一丝真实的暧昧情愫。这也正是梅地卡纳舞所具有的独特而吸引人的魅力,足以让它成为一部分人心目中最为原始而有趣的众多舞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