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片段赏析

原著片段赏析

《羽毛枕》

阿利西亚的蜜月过得像一场漫长的寒热病。她是一个胆怯的、像天使一般美丽的金发女郎。她丈夫豪尔丹的冷漠性格打破了她当上新娘时的天真美梦。

他的住所也让阿利西亚的恐惧不安不断加深。悄无声息的院子里——墙壁、圆柱和大理石雕像——到处一片白色,给人一种空荡荡的宫殿里的秋天之感。住宅内部,高墙上连一条最浅的沟痕都没有,墙壁上的白灰闪着寒光,进一步加强了那种令人不快的冷飕飕的感觉。

……

她一天天消瘦,这并不奇怪。她患了一种轻微的流行性感冒。这种病一天天在她身上悄悄地发展着;它使阿利西亚一直不能康复。

……

这是阿利西亚能够起床的最后一天。第二天早晨,她就陷入了昏迷状态。

……

第三天,阿利西亚的病情仍然很重。医生们进行了会诊,明显看出她是患了急性贫血症。但是病因仍然完全不明……卧室里整天亮着灯,笼罩着一片寂静,连续几个小时都听不到一点声音。

……

在阿利西亚挥之不去的幻觉中,有一只类人猿用手指撑着趴在地毯上,眼睛直盯着她。

……

她的头几乎不能转动,不愿意让别人碰她的床,也不愿意让别人整理她的枕头。她那种对身体不断衰竭的恐惧感愈来愈强烈,总觉得有什么怪物爬到床前,正费力地顺着床单往床上爬。后来,她就失去了知觉。最后两天她一直低声说胡话。卧室和客厅里的灯依然凄惨地亮着。

……

阿利西亚终于死了。后来,当女仆走进房间拆掉空空的床铺时,她惊讶地察看了一会儿阿利西亚的枕头……在枕芯的羽毛中间,有一只怪异的小生物,一个有生命的、黏糊糊的小球,慢慢地活动着毛茸茸的小腿,它吃得圆鼓鼓的,肥得连嘴都看不清了……但自从阿利西亚病倒不能动以后,它吸血的速度就加快了。经过五天五夜,阿利西亚的血就被它吸干了。

死亡,是众多拉美作家青睐的主题,而对于基罗加来说,更像是死亡选择了他,而非他选择了这个沉重的主题。“他自己的一生就曾目睹不少亲人朋友以不同的方式死亡:幼年时,他父亲普鲁登西奥·基罗加打猎时猎枪走火,把自己打死;18岁时,他的继父脑出血瘫痪不能忍受疾病的痛苦,结果自杀;23岁时,他的哥哥普鲁登西奥和姐姐帕斯托拉先后患病死去;24岁时,他的朋友和文学活动的伙伴费德里科·费兰多因他的手枪走火而毙命;大约37岁时,他的结发妻子安娜·玛丽亚·西雷斯自杀身亡;59岁时,他自己患了癌症,不堪忍受病痛,服毒自杀。”[2]

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厄运之后,死亡的残酷无情甚至恐怖,也常常出现在基罗加的短篇小说中。在《羽毛枕》[3]一文中,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妻子患了一种怪病而最终死亡的离奇故事。小说的开头,作者把女主角的蜜月比喻为一场“漫长的寒热病”,奠定了全文压抑的基调,她的住宅如“空荡荡的宫殿里的秋天”,加上她与丈夫之间缺乏激情与表达的冷漠关系,使得悲剧在开始之前仿佛就已经危机四伏。年轻的妻子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像被人抽干了血液一样离奇去世,直到女仆整理她的枕头,发现了在枕芯中间,一个“黏糊糊的小球”,五天五夜就吸干了年轻女人的血,而这个小怪物,“吃得圆鼓鼓的,肥得连嘴都看不清了”。离奇的故事,离奇的死因,而基罗加却以一个科学家的口吻,来结束这个恐怖残酷的故事。“这种在鸟类身上生长的寄生虫,在一般情况下是很微小的。但在某些条件下,它会长得很大。人血对它们的生长似乎特别有利,所以在羽毛枕里发现它们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个“不足为奇”,把离奇的故事看为平常,同时恐惧也随之蔓延至每一个读者,既然“不足为奇”,那出现在任何人的生活中也都是“不足为奇”了。

《钻石饰针》

卡西姆身材瘦小,没有血色的脸上长着稀疏的黑胡子。他却有一个容貌出众、风骚多情的女人……她总是用自己的身段挑逗男人,激怒她的女邻居,直到二十岁,才终于怯懦地、心神不定地接受了卡西姆的求婚。

卡西姆把挣来的钱悉数给了她。为了向她多奉献一点收入,他连星期天也干活。

……

后来,有人要卡西姆在一枚首饰上镶一颗钻石,这是他经手镶过的最令人叹绝的钻石。

……

她猛地把宝石扔过去,宝石在地板上滚着。

“哼,干吗这么看着我?难道把你的宝贝摔坏了?”

“没摔坏。”说完,卡西姆又接着干活儿去了。但是他的双手直发抖,样子十分可怜。

卧室里灯光暗淡。卡西姆的面孔突然变得像石头那么硬。他拿起饰针,在她赤裸的胸脯上立了片刻,然后像插一颗钉子似的,用力把胸针狠狠地刺进了他妻子的心脏。

玛丽亚猛然睁开了眼睛,接着又慢慢地合上了眼皮,她的手指痉挛地抽成弓形,接着就再也不动弹了。

饰针在伤口的痉挛下猛烈摇晃着,有一瞬间失去了平衡。卡西姆等了片刻,知道饰针终于插在那里一动不动,他才轻轻地关上门,离开了卧室。

《钻石饰针》[4]收录在基罗加的短篇小说集《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中,也是该小说集中数一数二的优秀作品。“卡西姆是个身体虚弱、容易得病的人,虽然自己没有首饰店,他却是个专业的首饰匠。”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手艺人,妻子容貌俊美,但是却是他痛苦的根源,妻子爱慕虚荣,对丈夫百般不满。“你,亏你还是个男子汉呢!”“幸福!你还有脸说这个!谁跟你在一起能幸福……整个天底下没有一个女人……你这个倒霉鬼!”首饰一旦做完,年轻的妻子常常会立刻戴上,在镜子前照来照去,但是马上又想到自己永远也不会拥有这些昂贵的钻石珠宝,便又开始了对丈夫的冷嘲热讽,抱怨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给自己买过。通过简短的人物对话,基罗加就揭示了夫妻之间尖锐的矛盾,虽然丈夫总是逆来顺受,作者也未对其心理活动进行过多的剖析描述,但是妻子尖酸刻薄的语言却使得包括读者在内的群体对她产生厌恶之情,也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直到有一天,手艺人接到了一个活儿,是一颗光芒四射的钻石,“它值九千或上万比索”“在镶嵌这颗钻石的时候,他勤劳的后背上感觉到了妻子那种强烈的怨恨和失望的心情,她一天上十次打断丈夫的活儿,拿走宝石跑到镜子前,然后配着各种不同的衣服试了又试”。而正是这颗璀璨夺目的钻石,使得年轻的妻子完全失去了理智,甚至要求手艺人和她一起为了这个钻石逃走,之后就如发疯一样歇斯底里地又吵又叫。当天夜晚,一生老实巴交的手艺人,在凌晨2点完成了他的工作,“那颗钻石被牢牢地镶在饰针上,闪闪发光”,然而这一切就好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和安详,让人觉得不安,手艺人缓缓走进卧室,拿起饰针,用力把胸针狠狠刺进了妻子的胸膛。年轻女人所钟爱的钻石,最终永远留在她的胸前。然而小说却没有在这里结束,轻描淡写的一句“他轻轻关上门,离开了卧室。”把刚刚结束的血腥杀人现场迅速转变为一片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儿童故事集:

基罗加的文学世界中,貌似被疯狂和死亡占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命途多舛,以死亡恐怖小说为专长的作家,却同时也是拉美儿童文学的先驱,从他第一本重要的儿童故事集《丛林来信》到1918年他特意为他的孩子及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儿童所写的最具代表性的《大森林的故事》,一个个优美生动的故事,都是这个作家留给拉美儿童,乃至全世界儿童的宝贵财富。从基罗加的笔端里流淌出的是真善美,是他精心为孩子们设计过的美好故事,也传递着这个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善的追求。

《丛林来信》共有七个故事,分别是《猎虎》《猎九带犰狳》《猎鳄鱼》《猎响尾蛇》《猎狐鹿崽》《猎小狐狸》《猎臭鼬》,作家的目的不是教孩子们如何打猎,而是将动物、地理、风俗融于诙谐幽默的故事中,寓教于乐。比如在《猎狐鹿崽》和《猎臭鼬》中,提醒孩子们要爱护动物,在《猎响尾蛇》中介绍了关于响尾蛇的知识,在《猎鳄鱼》中,还向孩子们讲到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如给牲口打烙印、用火镰打火、披斗篷灯。[5]

《大森林的故事》出版于1918年,该故事集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儿童中广受欢迎。大多数的故事都是以动物为主角,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动物王国。各种各样的动物们开口说话,鳄鱼、乌龟、鹦鹉、蜜蜂等,都向孩子们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基罗加曾多年生活在丛林,有着和动物们同居的独特经历,此外在写作之前,作者都会把这些故事口述给孩子们,看他们是否可以理解接受。这本故事集收录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比如《懒惰的小蜜蜂》讲述了一个起初懒惰的小蜜蜂因为不爱劳动而被赶出了蜂巢,在外面流浪的生活使得它感到孤独和离开群体的危险,最终幡然醒悟,回到蜂房变成了一只勤劳采蜜的小蜜蜂;《失明的扁角鹿》,扁角鹿感激那个救了它的鹿崽的猎人……

基罗加一生遭遇了很多的不幸,甚至最终也是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他所留下的儿童故事,在他众多的优秀作品当中,仿佛是一颗散发独特光芒的宝石,见证了基罗加对儿童的热爱,对美善的渴慕。

【注释】

[1]该划分依据知名文学评论家埃米尔·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的观点。

[2]朱景东:《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奥拉西奥·基罗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96页。

[3]奥拉西奥·基罗加:《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林光译,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4]奥拉西奥·基罗加:《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林光译,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5]朱景东:《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奥拉西奥·基罗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