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星

希望之星

1961年,弗朗西斯科利出身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听着乌拉圭足球两届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的辉煌历史长大,梦想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悄悄发芽。

他从小酷爱足球,小学时期就展现出过人的足球天赋,高中他加入了学校足球队,并连续5次带领校队获得冠军。那时的弗朗西斯科利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球队的目光,但这个身量单薄,甚至有些瘦小的少年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豪门递来的橄榄枝。他更愿意继续上学,留在高中的校队里训练,而不是每天旅途奔波地往返于两个不同的地方。

于是他继续安心地磨炼球技,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弗朗西斯科利决定加入乌拉圭流浪者俱乐部,在这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1980年,他正式升入一线队,以中场核心的身份登场。才华横溢的弗朗西斯科利迅速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还获得了“王子”的称号。虽然那时的弗朗西斯科利还是个爱边踢球边嚼口香糖的小家伙,但是他在球场上的光芒没有人能够忽视。他的能力相当全面,脚下技术细腻,双脚力量均衡,能够在很小的空间内做出动作,突破对手或传出好球,再轻松地攻破对面球门。凭着这样的高超技艺,他在绿茵场上挥洒自如,将足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脚下,轻松地过掉一个又一个对手。他还能颇具创造力地将各种技术结合起来,像一位高贵的骑士在攻城略地,又像尊贵的王子在翩翩起舞,对手们则只能叹着气欣赏他离去的背影了。

第一个赛季,弗朗西斯科利就跟随球队取得了联赛冠军,之后的几个赛季他逐渐占据了主力位置,更是不断帮助球队取得进球。不仅在俱乐部表现出众,他也得到了国家队教练的赏识,从而应邀加入了国家青年队。1980年,在厄瓜多尔举行的南美青年足球锦标赛上,弗朗西斯科利率队夺得冠军,他本人更是被评为当届赛事的最佳球员。整个南美足坛都开始关注这位才华横溢的乌拉圭“足球王子”。

这时,国内联赛冠军已经无法满足弗朗西斯科利了。在为球队效力三个赛季后,1983年,他告别了流浪者队,渡过拉普拉塔河,前往阿根廷寻找全新的挑战。

自从19世纪后期英国殖民者将足球带到美洲,这项运动在许多国家都迅速兴盛起来,南美洲不仅有巴西这个著名的足球王国,阿根廷和乌拉圭的足球历史同样悠久。两国球队在洲际以及世界级比赛中屡次碰面,也都互有输赢,因而长期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对于乌拉圭人弗朗西斯科利来说,要想获得阿根廷球迷们的认可绝非一件容易事,特别是在河床队这样一支老牌俱乐部。

作为阿根廷国内最顶级的俱乐部之一,河床队曾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孕育过许多伟大球星,屡夺联赛冠军。但当时的阿根廷球队却陷入了困境,一段时间内都战绩平平。他们迫不及待地用31万美元签下弗朗西斯科利,期待这位才华过人的乌拉圭球星能带领俱乐部铸造新的辉煌。“王子”果然没有让世人失望,1984/1985赛季,虽然球队最终没有夺冠,但是凭借24个进球的精彩表现,弗朗西斯科利当选南美年度最佳球员,还被评为阿根廷甲级联赛的最佳球员,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外国球员。他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队友们的一致信任,佩戴上河床队队长的袖标,他带领着球队继续前进。1985/1986赛季,河床队终于收获了久违的联赛冠军奖杯,这个乌拉圭人也以25个进球加冕联赛最佳射手。

在河床队打拼的三年中,弗朗西斯科利跟随球队一起迅速地成长。他的球风日益成熟,也逐渐以飘逸的风格为人们所熟知。他依然有些瘦弱,与激烈的拼抢似乎格格不入,面对对手的逼迫也不占优势。但硬碰硬从来不是一位王子的选择,乌拉圭人的进球总是像一场华丽的表演:他能够以各种不可思议且出乎意料的姿势接球,再优雅轻巧地舒展纤瘦的四肢,大步流星转身离去,留下对方球员站在原地;面对球门,他更是有无数种方式攻破它,或是头球破门,或是一记远吊,或是大力抽射,他总能带来令球迷们惊叹不已的进球。

1986年夏天的金杯赛[5]中,河床队与波兰国家队相遇。在比赛的最后7分钟,河床队连进3球,最终以5∶4实现逆转。最后时刻锁定胜局的这粒宝贵进球,正是弗朗西斯科利的一记倒挂金钩。比赛进行到最后时刻,他在禁区外接到队友传球,胸口一顶,电光火石间灵光一现,用一记漂亮的倒钩将球直接送进球门,帮助球队获得了比赛的胜利。进球后,激动的队友们将他团团围住,还把他抬了起来,让他接受球迷们的欢呼和祝贺。从那一刻起,王子在纪念碑球场[6]加冕为王,他高举右手庆祝,胸前球衣上的红绶带就是他捍卫的最高荣耀。

在阿根廷获得足够的成就后,弗朗西斯科利又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欧洲。就此,他开始了周游世界著名俱乐部的传奇经历,“乌拉圭王子”的故事也将在另一片大陆上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