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生平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乌拉圭当代著名小说家,是“45年一代”的中坚人物,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拉丁美洲现代小说创始者”。1909年7月1日,奥内蒂出身于蒙得维的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由于生活所迫,中学没有毕业就开始谋生,在投身文学事业前,从事过多种职业,如售票员、工人及编辑等。1930年,奥内蒂来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写一些随笔、影评文章。1935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报》刊登了他的小说《障碍》,从此奥内蒂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1939年,他在乌拉圭《前进》周刊工作,年底出版了他个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井》,该小说也被认为是拉美现代小说的开始,略萨甚至把小说出版的这一年定义为拉美“爆炸文学”的源头。[1]

此后的七年中,奥内蒂在路透社驻蒙得维的亚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分社工作。1957年返回乌拉圭,负责一家出版社并担任蒙得维的亚图书馆馆长。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奥内蒂创作的高峰期,从《短暂的生命》(1950)开始,以虚构城市圣玛利亚为背景的小说相继问世:《生离死别》(1954)、《为了一个无名的坟丘》(1959)、《不幸的嘴脸》(1960)、《造船厂》(1961)、《像她那么悲哀》(1963)、《收尸人》(1965),这些作品都被视为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重要作品。可以说,奥内蒂开创了拉普拉塔河地区文学,圣玛利亚这座虚构的城市,也成为一个经典,成了拉美都市文学的标志,而那个城市里被岁月和现实摧残的浑浑噩噩的男人和浑身散发着庸俗气息的女人及永远看不到希望的孩子,仿佛一个个痛苦而深刻的印记,记录着拉普拉塔河都市中的下层灵魂。

1974年,奥内蒂作为评委会一员,投票赞成一篇《反叛者》的文章,政府则以其中包含“色情暴力章节”为由,将其抓捕入狱。奥内蒂无法忍受侮辱,甚至想要用自杀来解脱。迫于博尔赫斯、奥克塔维奥·帕斯等拉美著名文人的抗议,乌拉圭当局后将奥内蒂转送到一家精神病疗养院。次年,受西班牙文化学院的邀请,奥内蒂来到马德里并开始定居。在这座欧洲的城市,他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1976年,因《造船厂》获得意大利的拉丁美洲研究院文学奖,1979年出版的《倾听清风诉说》获得西班牙文学评论奖。奥内蒂的作品,“以其独创性和表现力见长,充满了痛苦和抗议的呼声”,1980年,获得第五届塞万提斯西班牙语文学奖,并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5年后,乌拉圭结束了独裁统治,虽然当局领导邀请奥内蒂回国,但是为了避免自己记忆中的故乡被现实玷污,奥内蒂婉言拒绝了这个邀请,直至辞世,一直定居在马德里。晚年的奥内蒂不像年轻时一样孤僻冷漠,常常接待来自各地的访客,虽然对写作的热情已经褪去,但是他仍然花很多的时间读书。1993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小说《无关紧要时》,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奥内蒂的“遗嘱”。1994年5月29日,奥内蒂久卧病榻后因肝病医治无效,在马德里去世,终年84岁。

奥内蒂被认为是拉美城市小说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的城市题材的小说,是时代变化给文学提供的新素材。“一战”期间,欧洲国家忙于战事,放松了对拉美殖民地的控制,而其战时对物资的巨大需求,又给拉美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拉普拉塔河地区也在该时期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城市的大量出现,外国移民和破产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城市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新的社会规则和观念尚未建立,旧的封建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尚未瓦解,出现了新旧的对立和矛盾。奥内蒂先知先觉,以城市为背景,并且深入城市内部,关注生活在其中的人物对城市的感受。他的作品所关注的都是繁华都市中苟且生存的下层人民,故事的主角似乎都是坎坷不幸、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值得同情的人。或挣扎在贫穷或内心的孤独中,或偶尔有想要对现实做出改变,但最终清一色都是以悲剧而收场,令人慨叹。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当时病态的拉美社会的揭露,也是作者自身生活感受的真实表达。

奥内蒂的作品多选景于城市的公寓、办公室等狭小的空间,他对传统小说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革新,他的小说世界视角独特,没有明显的时空线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他的小说,可以说是“向想象和虚幻旅行”,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和推测空间,他也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第一个用幻想和虚构的手段来探求人类内心世界的作家。奥内蒂注重人物心理剖析,对人物的孤独苦闷描写得非常深刻,所渲染出的痛苦、窒息而惆怅的氛围,似乎成了作家独特的情绪世界。奥内蒂曾说过:“艺术家有孤独的生活和深入自己内心的能力,而内心才是最真实的地方,是能产生艺术的源泉地。”奥内蒂生活阅历丰富,中学没有念完就开始进入社会谋生,深知中下层人民生活的不易,也目睹城市底层的芸芸众生。奥内蒂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他把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融入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对现实和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对于人物孤独压抑、彷徨迷茫甚至病态的心理描写,常常使人感到如鲠在喉。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是深奥难懂的,甚至有的时候像是误入了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也有人认为读奥内蒂的作品仿佛身陷沥青,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然而一旦明白其中的构思和奥秘,又会得到极高的阅读享受。

秘鲁作家布里塞·埃切尼克在其《文学大师奥内蒂》中这样评价奥内蒂的作品,“奥内蒂的作品令人伤心,让人落泪,忧郁伤感,叫人难受。他的作品里没有环境气氛,没有景物,没有地理知识。书中的一切都从人物的心灵里产生,都来自极其明显的淫秽的痛苦。奥内蒂的人物在一个空荡的、没有过去、没有历史、没有未来的地方游荡”。[2]作家使用怪诞的虚构幻想手法,同时又以现实为基础,揭示了一个悲惨的事实,就是人们无论是在真实的世界,还是在虚假的幻想世界,都不能找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