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东韦歌舞

坎东韦歌舞

从高空俯瞰整个蒙得维的亚,大片的深蓝包围了整个城市,高楼大厦耸立于氤氲水汽之间,与非洲炎热干燥的景象大相径庭。如果对美洲历史不很了解的人,很难把这么一片陆地与非洲联想起来,更不会想到,在蒙得维的亚市的巴勒莫区,无论是街道上行色匆匆的、有着深色皮肤的行人,还是街道两旁的彩色涂鸦,甚至是空气中时而飘来的一段乐声,都能让人着实感受到非洲文化非但确实存在于此,而且还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独特印记。坎东韦歌舞便是这文化交融的结晶,它的存在赋予了这座城市一丝诱人的律动感,使其即便在大洋的沉静中也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坎东韦实际上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的故土便是大洋彼岸遥远的非洲大陆,最初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青年奴隶群体当中。后来由于殖民者的三角贸易,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被迫来到了大西洋的西岸——南美洲,坎东韦的文化也随着满载黑奴的航船,传播到了南美拉普拉塔河流域。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渐渐地,坎东韦也在乌拉圭的大小舞厅、学校和私人聚会中风靡开来,成了一种融入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

坎东韦艺术中流淌着非洲班图文化的血液,演奏的音乐中常常表达非洲黑人被贩卖到南美洲充当奴隶的哀伤,同时也流露出他们深深的思乡之情。1751—1810年,蒙得维的亚接收了大量通过西班牙和英国船只运来的黑人奴隶,在统治者对他们民族的文化进行压制时,这些奴隶们便只能通过歌舞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及自由的渴望。在19世纪初期,南美洲独立战争时期,蒙得维的亚当地政府曾一度被这种表演所困扰,认为这种表演是对当局权威的挑战,是威胁公众道德标准的存在。因此统治者们下令严惩参与表演的人,试图以此禁止坎东韦歌舞在民间的流传。这种形势使得坎东韦的表演者们只能隐秘地进行“地下表演”,无法光明正大地公开演出。一直到1842年奴隶制废除时,坎东韦表演者们才得以重见天日,涌到大街上尽情歌舞。从那时起,坎东韦在发展和融合间逐渐成为乌拉圭能代表国家身份的重要特点之一。

对于乌拉圭的民众来说,坎东韦并不只意味着一场平常的演出,这是志趣相投的人们交流的方式。在蒙得维的亚的巴勒莫区,常常有街头鼓手带着自己的鼓,随意地在夕阳下敲打起坎东韦的节奏,鼓声传遍整个街区,附近的鼓手在听到之后也会纷纷敲起自己的鼓,一遍响应着,一边向他靠拢,聚集到一起共同演奏一曲。这是一个自从19世纪末就已形成的习俗,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召唤”。乌拉圭二月狂欢节的末尾,有一个名为“召唤节”的节日,便从这一习俗而来。每到召唤节时,蒙得维的亚的居民和游客就会纷纷聚集到南区大街上参与节日的狂欢,大街小巷中都能听到热烈的鼓点,人们伴着鼓声尽情歌舞,彰显节日的气息。

要演奏这种充满乌拉圭风情的音乐,鼓是最为重要的乐器。鼓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钢琴鼓、奇科鼓和一种名为勒皮尼克的鼓。

钢琴鼓的鼓面直径大约有16英寸,是3个鼓中体积最大的,也是音调最为低沉的一个,它的存在就如同流行音乐当中的贝斯,为坎东韦乐曲的演奏提供稳定的节奏基础。

奇科鼓的鼓面直径只有8.5英寸,体积就如同它名字当中的“chico”一般(西班牙语:小男孩),体积较小,是3个鼓中音调最高的鼓。

勒皮尼克鼓鼓面直径约12英寸,音调音色处于钢琴鼓和奇科鼓两者之间,它的鼓声主要在坎东韦音乐中起润色的作用。

演奏坎东韦音乐的乐队被称为“cuerda”,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绳子”。一个乐队至少由分别演奏钢琴鼓、奇科鼓和勒皮尼克鼓的3名或更多鼓手所组成。很多时候演奏并不局限于固定的演奏位置,鼓手们也常将鼓用背带挂在肩上,跟着节奏踏起舞步;一手持鼓,另一手执鼓棒进行演奏。在蒙得维的亚市,弗洛雷斯岛大道连接了瓜雷姆和安西那威两个地区,也融合了这两大坎东韦音乐社团的演奏风格。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些获得赞助的坎东韦乐队也常常在弗洛雷斯岛大道上进行游行表演,一直延续至今。当坎东韦乐队沿着蒙得维的亚的大街小巷缓慢前行时,其极富感染力的节奏总是能吸引沿路的民众加入歌舞当中,途径之处民众纷纷打开门窗观看,让紧凑的鼓点中传出的热烈而奔放的气息涌入家中。当巡演队伍中途停下稍作休息时,他们总会点起篝火,将鼓围在火旁,让火烘烤鼓面的皮子,以此达到调整鼓的音调和音色的目的。这也是坎东韦乐队演奏时特有的举动。

相传,起初在殖民时期,刚刚来到南美洲的黑人们把他们表演的歌舞、乐器、演员和场地都称为“探波”,而在乌拉圭废除奴隶制后,根据资料记载,蒙得维的亚及乡村地区的这类非洲音乐和舞蹈都被称为“tangós”,这个词既指代演奏的乐器,也指代在宗教仪式上表演的歌舞,因此也有一种说法,坎东韦歌舞是拉丁美洲最有名的音乐流派——探戈的起源之一。

几个世纪以前,非洲人民越过无边的海洋,将这份珍贵的艺术带到了南美洲的海岸,那时的坎东韦还只是属于他们思乡的独特情怀。而如今,坎东韦早已成为乌拉圭的国之瑰宝,喜爱它的人们早已不局限于黑人后裔,无论年纪大小,男女老少,喜爱这种艺术音乐的人都热衷于分享音乐和舞蹈中的快乐,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完成了这种珍贵艺术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