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李寻欢

18 茱萸:李寻欢

秋天刚刚好。想去看看茱萸。

洗了车,换了新的登山服。哪怕是端详一株花,也不能少了虔诚感。何况,是去看茱萸。毕竟,学会尊敬,才配如此近距离地对视一朵花。美人不可唐突,茱萸同样不能冒犯。

这东西算不得名贵,却绝对的平心静气,像远远地听到禅房经声。那些高高大大的半灌木半树的植株一丛丛沿着公路铺展出去。有风来,便花枝乱颤的样子,不婆娑,也不妩媚,甚至带着些慵懒和漫不经心的随意,可偏偏,油绿的叶下似乎有梵香缭绕。枝疏叶稀的茱萸绝非美艳之辈,它孤高,冷傲,遗世独立着,像一位痴情的贵公子。

喜欢茱萸大概还是因为“辟邪翁”的雅号吧,既随性又沾着神仙气。那些挨着茱萸住的乡下孩子,秋天里很大一部分游戏的内容就是去采茱萸,古时佩茱萸可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避难消灾灵验得像菩萨附体。王维多事,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加了思乡的任务给它。

做茱萸,也忙啊。

许是茱萸的果实只在重阳时候才成熟得红媚可爱,又偏偏像极了相思的红豆。故而王维多事,错把茱萸当红豆了。茱萸不恼,不误时令地开它的花结它的果,不辩白不慌张,也不浪费它的季节。别人说什么,随他去吧,茱萸还是懒散的,带着固执的仙气淡定着洒脱着。

喜欢茱萸却并非是因为王维,比王维更大气的人多得是,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写得很有画面感,要比王维那句强上很多;李后主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就妙到毫巅了,无论作者名气遣字功力甚至意境上,李煜都胜出不止一筹。王维的诗有道家清散气,杜甫的则孤伤寂寞,但只论懂得茱萸,还是贵族的李煜才真算得上是茱萸的知音。

想想就醉。夕阳隐退,晚雨初来,半开的窗边立着浊世公子,目光涣散游离,院子深处,茱萸刚刚红透。我的国呢?我的家呢?我的风光无限呢?落寞人懂落寞心。茱萸就该是这样遗失俗间的仙人,败落身家的贵公子。万事于我为浮云,辉煌不再了,可没谁能拿走我的贵族气。

像李寻欢。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江湖人谁不知道那把刀?透着寂寞、无奈,却又不失风度儒雅得像一首诗。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惊才绝艳的世家公子,流落江湖的情场浪子,为了兄弟,居然能出让爱情。是伟大,是愚蠢?当年龙啸云于他有救命之恩,于是当龙啸云爱上了林诗音后,李寻欢居然可以出让自己已经定了亲的娘子,他纵情酒色,借故疏远林诗音,终于促成了二人的好事,自己却一个人萧然离去。

一个为了朋友可以出让爱情的男人,你想不想和他做朋友?或许那是朋友的一个圈套,故意让这个痴情男人一头栽进来。栽了,还无怨无悔。

他只记得龙啸云救过自己一次,却不记得同样是这个人毁了自己一生——人为什么永远只记得别人的好处?

在梅花案中,他被冤枉误解,却并不辩白,不急着清洗自己。他病得重,伤得重,哪像个武林高手?他终年憔悴,一脸病容,不时地弯下腰咳嗽,文弱得似乎风一吹就要倒下。

可是,只要一刀在手,谁敢夺其锋锐?

只是,哪个男人不想争个天下?这个不争的病人,又何苦要浪迹江湖?是刀放不下,还是爱放不下?

手中有刀,却是心中有爱,他的刀和爱都是收放自如的。他知道恨的结果只能是毁灭,爱却可以让人永生,故而他的刀只杀该死的人,从不虚发,也从不错杀,一把刀,温柔得像一个款款深情的美句子,不血腥,不凶残,带着落拓,带着美,和爱。

这才是侠之大者。

当铃铃终于可以挨着他的肩靠着坐下时,他说:“痴并不可笑,因为唯有至情的人,才能学得会这‘痴’字。”

铃铃笑。痴也要学?

“当然,无论谁想学会这痴字,都不是件易事,因为痴和呆不同,只有痴于剑的人,才能练成精妙的剑法;只有痴于情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情,这些事,不痴的人是不会懂的。”

《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李寻欢不是学成了纵横天下的武功,而是学会了如何去爱:不争,该来的,终会来。

菊之淡泊还要沾着一丝娇贵,茱萸什么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那才是大风雅。

王昌龄“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说得明白,陶渊明南山采菊的淡然里更多的透着无奈和不甘,倒是茱萸一样的李寻欢,根本就是与世无争。

夫唯不争者,而莫能与之争。

茱萸:常绿乔木,植株高可两米,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秋后成熟,结子若红豆,味极辛香,可食用,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代表着高贵的洒脱和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