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无花和尚

25 桂花:无花和尚

桂是有脾气的,越是冷开得越艳。中秋时候,和着圆月,香得一塌糊涂。

喜欢桂,跟那个嫦娥奔月的故事没有丝毫关系,倒是因为李清照的一句“梅定妒、菊应羞,自是花中第一流。”花中四君子中没有桂的位置,但是却令梅妒菊羞,那气场要大到什么样子?

自打读过李清照的词,自然是对桂花另眼相看的,谁知,翻到《吕氏春秋》“桂枝之下无杂木”一句时就很讨厌它的孤芳自赏,居然为了快活自己不给别人活路。《雷公炮炙论》中“以桂为丁(钉),以钉木中,其木即死”时就更愤愤不平,你自高自大你的,何苦抢别人的戏,夺别人的彩头?没有梅的艳傲,也没有菊的清高,何苦这般桀骜不驯得飞扬跋扈?简直霸道得过分。

可是一入秋,月还欲圆未圆,桂就拼了命地开了,或金黄或纯白,反正就是不带杂色的繁茂。一树香来,无酒而醉,连香都不带一丝凡气,安静恬淡,从容不惊,清澈无尘,让人不敢逼视。

那是矜贵雅致,像正值少年的好时光,来这世上凑个热闹,与那清冷的节气相得益彰的完美,虽是浪迹江湖,却一枝独秀地不合污于凡俗裙钗。冷艳孤高,浓烈却不浓艳,娇媚却不媚俗,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它旁边才不许杂草丛生,让人不敢亲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那悠远禅静足够消磨一整个晚上,披着月光,往醉里飘,飘得身心俱碎。

也开始知道,桂花下不该是那煞风景的吴刚,只知道抡斧子,不解风情,不知高雅。倒是该配着无花和尚那般的男子,诗酒琴瑟枰上棋残的才好。

号称“七绝妙僧”,下棋、弹琴、诗画无一不精,连烧菜也是天下一绝,少林第一高才岂是浪得虚名?连琴声都不愿沾着杀气的无花和尚素衣白袜一尘不染,做着惊天的大案,却不带一丝凡俗气,连站在他身边都会觉得污秽了他,桂花一样,不必杀人,已让人惭愧得难当了。

他谈经论道俨然得道高僧,却也参不透生死恩怨,最后还是没能脱得了一死。可是读《楚留香》,就是感觉那不是个行事险恶让人恨得跺脚的反面人物,那悠淡,简直离神不远。

做坏事都像是写一首不染凡尘的诗,无花和尚桂花一样不容身边藏垢,甚至连死都自己动手,他的骄傲都是顶天立地的。江湖上除了楚留香,别人连做他的对手都不配。孤傲,孤洁,自恃清高着也真的就这样清高着,孤独和寂寞于是便如影随形了,可以玉碎,不能瓦全,死也要死得优雅。

古书上说:“谓盖桂枝味辛螯故也。然桂之杀草木,自是其性,不为辛螯也。”意在为桂树杀草开脱,说是它本圣洁,身畔不容杂草丛生是天性使然,并非恶毒心肠。无花也桂一样容不得身边的污秽,所以才大开杀戒的吗?

无论如何,无花和尚都算得上是个高僧,只是一些天性注定的东西无法割舍。手放下,眼看开,连无花也做不到,他心中有结,一个死结。他若是打不开那结,就了结自己,有些账,只能和自己算。

无花死时没觉得悲哀,只是感觉似乎什么通着禅意的曲子突然断了弦。毕竟他是个恶人,但活得如此优雅,死得壮美,又分明不负他的卓越风华和凌云之气。

善恶本在一念之间,衡量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有时候,大恶也是大善,大善又偏偏就是大恶,于是,善恶之分还是放在一边吧,我们享受那桂花一样的高洁玲珑。

桂花:别名木樨,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很少斧伤虫蚀。叶对生,深秋初冬时始开花,愈冷愈艳,经冬不凋。为中国十大传统花卉之一。

桂花清艳绝伦,孤高自持,通透高广,有清艳绝远之出世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