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柳:柳摇金

49 柳:柳摇金

读不够雍陶的“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干净清爽又活灵活现。那些津口送别的旅人们折下新柳以寄相思,于是,那软柔柔的柳似乎也带了乡情和挂念,绿得让人落泪。

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和着送别的拍子,是兰舟催发的副歌和伴唱。“柳”者,“留”也,故而古人习惯折柳为留,叙一叙依依不舍之情。倒是柳,一年年春风来时,不急不缓地绿着,在风里摇得婆娑,绿得有多热烈,也就有多伤心。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李商隐该是柳的知心人,人生一世,除了死,只有离别最苦。江边河边的看吧,那玉一般迎风扶摆的柳枝,哪一根上不落满了相思?

明明是一棵树的模样,却满枝的柔情蜜意,软得让人心颤。所有挺拔的意味都被一树随风轻摆的枝条掩盖得悄无声息,你甚至会感觉用“婀娜”来形容一棵树会不伦不类,可是柳,偏偏就这么妩媚。

妩媚里带着离别的不舍,和疼。

山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的这首诗在当时是广为传咏的,连皇帝也褒奖有加。有一次朝中开缺了一个文职,唐代宗忽然想到了韩翃,于是御笔一挥,把这个职务给了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一个是名妓柳摇金之夫,另一个是江淮刺史,为了辨别身份,诏书上特别声明“赐‘山城无处不飞花’之韩翃”。

韩翃由此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文人成了行走皇宫大内的机要秘书。

若干年前,韩翃屡试不第,心灰意冷,曾寄居长安富豪李宏家中。李家有歌伎柳摇金,丽质秀艳无双,娴雅多姿又通晓翰墨。柳氏欣赏韩翃之才,暗生情愫。李宏素有孟尝之风,不仅把柳摇金嫁给了韩翃,还资助其进京赶考。韩翃春风得意,高中榜眼。随后安禄山兵变,韩翃随军出征,留柳氏在家空守。作战的间隙,韩翃派人探望柳氏,并带了一首诗: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还攀折他人手!

柳氏亦赋诗一首回寄:

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柳枝年年绿,离人却不知归程,长安失陷,柳氏无奈之下剃发为尼以求自保,仍被人掳去。韩翃得胜归来之时,早已是柳在人不见,只有落日晖了。

好友虞候许俊探听得到柳氏被大将沙叱利收在府中,一怒之下策马闯进沙府将柳氏抢出来。

历尽劫波,离人又聚。古往今来,此为最大之幸吧?

有情人终得团圆,永远是传奇故事里最催泪的桥段。毕竟自古离恨太多,风波太恶,能合卷时展颜一笑,已是妙不可言的完美。

这个姓柳的女人,像一株河边的柳,看淡了风华逝去,年岁老去,离人归去。一年年老了,也一年年安然了。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世上还有谁能比柳更懂离别?

那叫《章台柳》的书,说的不是一场流离的爱情,而是一株柳,在三生河上站了不知多少年,不说话。

柳:落叶乔木,喜温湿之地,生长迅速,高达20米,枝细长,柔软下垂,叶翠绿,密附于枝条互生。体态悠然秀美,有“树中淑女”之称。

“柳”与“留”通。古时多植于岸边,送别时常折柳枝为信物,寄托相思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