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刘翠翠

34 合欢:刘翠翠

读《情史》,有:“刘世用尝在高邮湖,见渔者获一鸳鸯,其一飞鸣逐舟不去。舟人杀获者而烹之。将熟,揭釜,其一亦即飞入,投汤而死。”讶然于鸳鸯的决绝和忠烈,似乎整部《情史》用这短短几十字就可以一言以蔽之了。就想,人若有情能活成一对鸳鸯,该是不负心盟此生无憾,一生也足够好了。

就想起了江南大道两旁那些开得正艳的合欢。半红半白的花朵满树满径,把整个天都搅得缤纷,开得那么旁若无人自在。白色的蕊如玉初绽,红色的瓣又像润湿的唇,半是贞烈半妩媚,实在妙不可言。

原来花中也有生死不离的物种,生时雌雄合体,死亦不离不弃,一枯俱枯一荣俱荣,迎风而生,随雨而安,守一窗山水,花开时有懂花怜花之人,花便不妄此生,何妨就此谢去;人去时有懂爱惜时的红颜,人又何惧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最爱朵朵团团,叶间枝上,曳曳因风动。缕缕朝随红日展,燃尽朱颜谁省。可叹风流,终成憔悴,无限凄凉境。有情明月,夜阑还照香径。”谁写的词?真是合欢的知己。

那是生亦相从死亦从的花。不信你看,即便是零落入土,也是花蕊不离,死死相拥,像极了那投汤而死的鸳鸯,活着时举案齐眉,死时也同汤而熟,浑然不分。

有一本书,女主角刘翠翠死后托梦,言道:“良人不弃,特来相访,托言兄妹,暂得相见。隔绝夫妇,彼此含冤。以致良人先亡,儿亦继没。犹喜许我附葬,今得魂魄相依……儿与金郎生虽异处,死却同归。儿愿已毕,父母勿以为念。”像不像那死不分开的鸳鸯?冯梦龙果然是煽情好手。

那回书取自《二拍》,刘翠翠与金生婚后不久即被人掳走,金生多方访寻,尝遍流离之苦,耗8年时日才寻到妻子,然妻子已成他人之妇,无奈只好托名兄妹,才与妻子相见。相聚不久便一病而死,刘翠翠伤心过度,药石不服,“心里巴不得要死”,死前请“葬于兄侧,免做他乡孤鬼”。

家中老父见金生寻妻不归,亦出来相访,偶做一梦,梦中刘翠翠以实情相告:“向者不幸,遭值乱兵。忍耻偷生,离乡背井。叫天无路,度日如年。良人不弃,特来相访。托名兄妹,始得相见。隔绝无妇,彼此含冤。良人先亡,儿亦继没。许我附葬,魂魄相依。生虽异处,死却同归。连理何须一处栽,多情只愿死同埋。”情之正果,能死同穴,算不算得是幸事一桩?

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同穴而死,胜过生而分离。那鸳鸯,那合欢,便是此中君子,甚至比人更可爱。

死,也能死得如此温暖,这一生,还用问一声值不值吗?有什么比死在爱人怀里更幸福?

合欢:别名马缨花,落叶乔木,叶互生,以相拥之势缠绕生长。开花如丝如缕,半白半红。花叶清奇,姿势优美,开时绒花满树,有色有香有浓郁香气。喜阳光,日落而合,日出而开。

象征永远恩爱、两两相对、不离不弃,夫妻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