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文艺繁荣发展[1]

(三)网络视听文艺繁荣发展 [1]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发〔2015〕27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推动新兴网络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十三五”时期,主要视听平台纷纷加强原创、启动“自制模式”,中国网络视听原创节目蓬勃发展,内容品质不断提升,在艺术性、社会反响、市场认可度方面都实现较大突破,网络视听正成长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力量,主要业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网络剧在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感上均有明显突破,走上追求品质的良性发展道路。经历早期爆发式增长后,网络剧的数量在2018年、2019年理性回落并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网共上线网络剧230部,较2019年(202部)增长14%,其中现实题材占比近七成,网络剧正以浓浓的“烟火气”成为贴近生活、观照现实、讴歌时代的重要载体。思想性不断提升的同时,网络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有较大改观。2020年,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奖首次将网剧纳入评选范围;第26届白玉兰奖的10部“最佳中国电视剧”入围名单中,出现了《破冰行动》《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鬓边不是海棠红》共4部网络剧,侧面反映出近年来网络剧品质的提升。此外,在广电总局的积极引导下,2020年上线的网络剧中,83%(192部)的作品单部集数在30集以内,35%(80部)的作品单部集数在12集以内,整体剧集样态向“小微短”演进,内容更精练、叙事更紧凑。

二是网络电影整体制作水平显著提升,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网络电影行业经历过几次较为严厉的整改整顿,2019年上线数量和时长同比下降56%和55%,但整体格调明显转向,艺术品质有所提升。2020年全网上线网络电影659部5万余分钟,上线数量和总时长同比增长3%和4%,共涉及1773家出品机构、649家制作机构和227家宣发机构。从题材选择看,“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现实题材作品表现突出,如《最美逆行》《战疫2020之我是医生》《一呼百应》等作品真实再现医护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故事;《毛驴上树》系列、《我来自北京》系列、《春来怒江》等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现现实题材创作新突破,生动反映各地区、各民族团结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网络电影正成为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主题创作的重要新生力量。

三是网络综艺走出“有意思没意义”的创作惯性,发力垂类领域积极传播正能量。网络综艺节目在2018年呈现井喷式增长,数量较2017年几近翻了一番,并于近两年趋于稳定,内容品质整体向好。2020年全网上线网络综艺节目共229档,与2019年(221档)基本持平,内容涵盖真人秀、谈话讨论、文化科技、生活体验、互动娱乐、艺术、婚恋、游戏生存等多个领域。《奇葩说》等综N代节目以深入垂直用户、提升节目水准为发展重心,在年轻人群体中有广泛影响;《这就是》系列强调街舞、灌篮等垂类领域的专业性,逐渐形成联动上下游的品牌IP,并走向海外市场;《希望的田野》《益起追光吧 第二季》等节目回应时代需求,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忘不了餐厅 第二季》《百分之二的爱》等节目强化社会责任,坚持公益属性温暖大众;《功夫学徒之走读中国》《登场了!敦煌》《故宫贺岁》等节目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网络综艺以“百花齐放”之势,正走出纯娱乐的创作惯性,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四是网络纪录片快速发展,社会现实和文化艺术类题材成为热门。“十三五”期间,网络纪录片获得长足发展,上线数量从一年几十部增长至2019年的150部,2020年再度同比增长70%达到259部。社会现实题材作品成为主流,占比高达35%。其中,记录疫情防控的网络纪录片达44部,占上线总量的17%,《中国医生战疫版》《在武汉》《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等作品尊重事实、讲究时效、来源广泛,用兼顾广度与深度的抗疫实录向大众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伟大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题材作品13部,真实记录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此外,文化艺术类作品(共54部)表现突出,《中国美》《海派百工》《大地情书》等作品制作精良,文化韵味丰富;《风味人间》系列、《早餐中国》等作品从细碎的日常生活细节引发人们对文化的关注。网络纪录片愈加有质感、有底蕴、有温度。

五是网络动画片破圈发展,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几年,网络动画片从边缘到主流,从小众到大众,从定位低幼人群到覆盖成年人,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上线数量从2018年的154部增长至2020年的396部,表现形态从单一的2D到2D、3D和定格等多种形式,内容类型从聚焦奇幻、游戏逐步拓展至美食、科幻、喜剧等多种题材。一批以传统文化或经典故事为题材,融入多种中国元素的作品立体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精忠报国》以青年视角展现现代军营的热血氛围和中国现代军事发展成就,在制作与表达上贴合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大理寺日志》《雾山五行》等古风韵味浓厚,画面表达凸显东方美学。这些作品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趣有爱更有魂。

六是短视频内容更加多元,专业化、垂直化趋势明显。“十三五”时期,短视频发展迅猛,内容生态不断丰富完善。得益于广电总局的统筹指导以及主流媒体对短视频的积极布局,2020年短视频聚焦主题服务大局的能力显著提升。据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的抽样数据,在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上,2020年中央级广电媒体的账号数量为294个,省级广电媒体的账号数量为5716个,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64.86%和745.56%[2],这些主体生产传播的短视频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全面展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效助力疫情期间的舆论引导。此外,MCN机构引领短视频内容生产朝着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2020年美妆、时尚、泛娱乐、泛生活、美食、情感、母婴、汽车、游戏、旅游成为排名前十的短视频内容垂类领域[3]。虽然泛娱乐内容仍占主导,但短视频领域专业化、垂直化趋势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