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捕捉数据,发现线索

一、传感器技术:捕捉数据,发现线索

传感器技术具有感知环境变化、搜集海量数据的能力,在传播领域主要用于搜集数据,发现新闻线索,服务新闻报道。传感器新闻是指内容生产者通过传感器收集和利用海量信息与数据“讲故事”的新闻生产模式。2002年,美国首先将传感器应用于新闻领域。经过十几年发展,遥感卫星、GPS系统、具有传感功能的智能手机、可穿戴传感设备、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开始应用于新闻报道中。传感器新闻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的重要实践,集中应用于环境新闻、用户参与式新闻、社会调查新闻等领域。

环境新闻是传感器运用最普遍的领域,运用传感器技术能方便、迅速地获取海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化、故事化、可视化呈现。特别是无人机传感器以其小巧灵活的外观和特有的空中视角,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泥石流等突发灾难事件报道。在用户参与式新闻中的运用,主要是专业媒体搭建在线传感数据分享平台,发动一定数量的“公民记者”参与传感器监测和数据收集。例如,美国纽约公共电台发起社区居民参与的具有科普价值的蝉鸣实验(Cicada Tracker)。此外,传感器还应用到社会调查新闻领域,拓宽调查记者的感官视域,扩大信息采集的时空范围,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发挥“开放、参与、互动”的优势,让大量的资讯和数据供媒体使用和加工。

除新闻领域外,传感器在了解用户情绪、获取用户反馈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如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皮肤电传导测量人的情绪唤醒度,以可视化的方式自动生成情绪曲线。2019年国庆报道中,新华网记者团使用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star”制作了公众号推文《是什么让他们心潮澎湃?》,通过截取习近平总书记向党旗、国旗和军旗行注目礼时对应的观众情绪曲线片段,直观地反映出人们当时激动的情绪反应和与有荣焉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