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联网技术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一)物联网的层次划分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基础。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7]

(二)物联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中使用物联网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1)移动医生/护士工作站。移动医生/护士工作站具有实时查询患者住院情况、医嘱、药品核对,体征采集、录入,诊疗数据提取、查对,医嘱下达,电子病历查看等功能。

(2)无线门诊输液系统。无线门诊输液系统由条形码、智能识别、无线网络组成。护士采用手持掌上电脑(PDA)标签确认患者身份,扫描输液软带上的标签以确认药品,大大减少了工作隐患。

(3)生命体征采集。在患者身上安装体征传感器,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生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体征变化。

(4)医疗设备管理。每台医疗设备贴上RFID标签,记录设备的使用、维修、测试等情况,跟踪设备的位置和去向。

【注释】

[1]陈敏,刘宁.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方向及热点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8):601-603.

[2]李小华.医院信息化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任芳,刘硕.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01):132-133.

[4]李刚.医疗信息化中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2):21.

[5]王韬.医院信息化建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6]吴亚杰.数字化医院[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7]冯天亮,尚文刚.医院信息系统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