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体系的构建
建立和制定“互联网+”医疗配套的相关政策是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国家和政府要根据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和多元化需求,逐步修改和制订相关政策,以更好地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一)“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体系的结构维度
明确政策体系结构维度是明确框架结构的前提,“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体系框架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
(1)核心要素维度。从发展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要素在于使用信息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进行持续性的开发和应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辅助决策支持,实现便民、利民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3]。
(2)依存性维度。从支撑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工作有序推进,需要除了核心要素之外的众多配套政策作为支撑,其中包括“互联网+”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互联网+”医疗建设相关的服务体系和技术规范的完善,“互联网+”医疗核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归属权和隐私保护政策等。
(3)水平性维度。从延伸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需要众多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性的产物作为载体,其发挥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医疗卫生领域和医疗卫生机构范围之内,将水平延伸到与人口健康相关的各个细化领域。对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新技术的引进、新产品研发的扶持、知识产权保护、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等方面需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
(二) “互联网+”医疗政策体系的框架结构
根据“互联网+”医疗政策体系机构维度涉及的内容,“互联网+”医疗政策体系应主要包括法律法规(laws and regulations)、人口健康信息管理与应用政策(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policy)、服务体系政策(servers system poliey),产业发展政策(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y)和技术创新政策(technology inovation)。各类政策的主要建设分析和建设内容如图2-1所示。[4]

图2-1 “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体系框架
1.法律法规
在“互联网+”医疗政策体系中,新技术的应用为传统医疗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的技术问题带来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法合规上,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新技术应用的法律权责是对“互联网+”医疗相关新技术应用带来相关事件、服务的法律权责。如电子病历的法律证据问题,电子病历的电子签名的合法性问题,现在已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加以明确。但是对网上诊断的合法性、“互联网+”医疗的伦理问题等法律权责尚未明确。
“智慧医疗”服务的责任认定是对智慧医疗服务相关医疗事务的责任认定规范。针对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医疗服务,对于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涉及服务方、移动方、远程方、网络提供方和设备提供方等诸多责任方,确定各相关责任方的责任,是保障相关服务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口健康信息隐私涉及人口健康信息相关隐私权利、隐私侵害认定、隐私维权主张的相关政策。海量人口健康信息的整合共享支撑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化和管理变革,但各级整合的人口健康信息面临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信息安全事件,隐私权的侵害无可避免。确定人口健康信息的隐私权、保护公民隐私权利主张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5]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服务将带来更多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这些都将需要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法性等来适应和解决,从而保障社会顺利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2.人口健康信息管理与应用政策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人口健康信息的应用。规范合理的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是保障“互联网+”医疗政策保障体系的核心。人口健康信息资源所有权属的政策是明确人口健康信息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及相关权力管理机构职责的一系列政策。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首先需要明确信息资源是谁的、谁来管、谁来监督等问题。目前《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已初步明确了相关权属问题。
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应用政策是指规范人口健康信息合理、合规应用的相关政策。当前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应用主要在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领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对于医药、保险、健康产业等相关产业的科研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通过相关政策规范引导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口健康信息资源服务政策是以信息资源作为服务向申请方提供,保障信息安全,监督信息使用的相关管理政策。只有将信息作为社会公开服务,需要相关资源的组织、机构才能够顺利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发挥人口健康信息资源价值,充分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途径。信息安全是有效保护隐私权的技术前提和保障。美国的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确立了对健康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系列国家标准。HIPAA要求制定电子医疗保健信息交换的安全标准,指明与电子健康信息管理、技术等相关的安全程序只能由法律规定的授权部门执行,以保护涉及隐私保护的电子医疗信息的安全。该标准还要求为每位患者提供唯一的识别符作为电子签名,从而起到用户认证、一致性、不可抵赖性等重要作用。
3.医疗服务体系政策
“互联网+”医疗发展带来服务体系的巨大变革,很多传统的政策不能满足新技术、新服务的管理和保障要求。
规范服务模式政策是指规范“互联网+”医疗相关服务流程、服务管理、服务激励等一系列保障和促进政策。如服务定价、服务利益分配、网上医院、移动医院规范等。
规范服务支付政策是指“互联网+”医疗相关涉及支付相关的保障和促进政策。如移动医疗的医保支付、“互联网+”医疗新服务中机器人手术的医保支付等。
人、财、物保障政策是指为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相关人才队伍、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和其他相关物资管理和设备保障政策。人、财、物政策的长效保障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稳定发展的基础。
4.产业发展政策
“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政策是通过规范项目管理,保障“互联网+”医疗项目建设质量;通过技术准入和机构准入的相关政策,规范产业发展市场通过产业监督政策,合理整合信息,对“互联网+”医疗产业项目和相关方进行监管,保障“互联网+”医疗整体发展。
规范项目管理是指在“互联网+”医疗相关项目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相关理论,落实规范项目立项、项目监理、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价制度,保障“互联网+”医疗项目建设质量的相关政策。
技术准入政策和机构准入政策,是在“互联网+”医疗技术与服务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准入门槛设置,提高产业技术服务质量,保证市场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
产业监管政策是以政府项目监管为抓手,实现对“互联网+”医疗项目建设相关方的综合监管,通过市场机制条件,引导项目建设相关方合理竞争,实现产业项目信息公平公开的相关政策。
5.技术创新政策
“互联网+”医疗技术创新政策是通过技术层面的建设发展相关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创新政策、新技术创新政策和信息安全、质量等标准。设施设备创新政策和新技术创新政策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相关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保障我国“互联网+”医疗建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政策保障。
信息安全质量等标准包括“互联网+”医疗相关信息安全标准、信息质量标准、业务标准、管理标准和新技术应用标准等。“互联网+”医疗标准体系的完善是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