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需求与架构分析

二、移动医疗需求与架构分析

(一)移动医疗应用的总体需求

移动医疗应用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业务处理与信息查询应用需求。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医疗平台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检查、移动护理等业务处理,并且能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医院医疗业务动态信息、患者基本医疗文书的信息、医嘱执行信息、医嘱记录信息、药品进销存信息、禁忌药品提醒、传染病院内感染报告、排班、当班医生等实时信息,辅助医院管理决策。

(2)计划任务管理应用需求。医院的医疗业务及管理人员特别是临床医护人员,每天都面临着按照医疗规范及管理流程必须及时处理的各类任务,而这些任务需要相关团队人员相互协同完成。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及时使用电脑查询需要处理的工作,而这对工作移动性较高的医护人员来说很不便利。因此,计划任务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安排任务计划,在任务执行者的手机上提醒到期任务执行,查询计划任务的详细信息,执行任务并确定任务已执行;任务执行监管人员则可随时查询计划任务安排、执行情况。

(3)危急值管理应用需求。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检验危急值的发现是医生主动通过医生工作站查询检验报告实现的,由于危急值的发现与警示采用人工处理方式,危机值的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采用移动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危机值警示信息,而且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让医生及时处理危机值,同时还能实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对危急值警示及危重患者处置过程的全程监管。危急值管理无线移动应用的需求就是及时采集患者检验检查结果的危急值信息,并按照医院对危急值的分级管理流程,逐级发送给患者的床位医生、值班医生、主治医生及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达到危急值的及时处理及过程监管的目的。

(4)会诊管理应用需求。在传统医院信息系统中,会诊管理是通过医生在台式机录入会诊申请,请求其他科室的专家参加会诊,受邀会诊医生也是通过台式机了解会诊要求,并确认参加会诊,或可能完全采用人工方式处理会诊请求过程。由于受邀会诊医生不可能经常查看电脑,人工方式也常常因为受邀专家自身工作繁忙,会诊的请求及应答过程往往很慢,及时性差,可能延误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因此需要采用无线移动应用终端。住院会诊申请医生可在移动终端设备录入会诊单,并传送给受邀会诊科室医生。受邀会诊科室医生同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接收、查阅诊疗信息及会诊要求,接受会诊,并在完成床边会诊后,即时录入会诊意见,传送给会诊申请医生。住院会诊申请医生可及时接收会诊意见,作出处理医嘱。

(5)药品分级使用管理应用需求。在医院中,抗生素、精神药品、非医保药品、进口药品等慎用、限用药品的使用是按照医生用药的权限级别来分级审批的。同样,对分级用药的审批也要求方便、及时、随时随地。因此,需要釆用移动终端设备,用于医生按照分级药品使用控制管理规范,处理抗生素等药品使用的请求、审核等过程,管理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医生在下达用药医嘱后,系统会自动向上级医生发送处方信息,请求上级医生审核。上级医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接收处方审核请求,查询处方明细,审核药品的使用是否符合使用权限及要求,并及时反馈审核结果。医生在收到上级医生审核结果后,确定是否确认医嘱。

(6)健康管理应用需求。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它建立在现代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对个人提供全面的健康促进服务,帮助、指导人们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随着国家对健康管理概念的宣传,公众对健康关爱的意识在加强,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7)质控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对患者身份的“三查三对”,如在病房可以对用药患者的身份和医嘱进行比对,确认医嘱执行的正确性;在手术室可以对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确认等。

(二)移动医疗应用平台的总体架构

移动医疗应用平台的架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个主要特性:

(1)便捷性: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不受地域限制地获取和处理患者的信息,患者亦可借助移动设备实现远程挂号及医院信息查询等医疗服务。

(2)实时性:危急值可以随时进行处理,对医疗文书的实时处理、医嘱的实时下达等。

(3)多样性:医护人员不再单纯地依赖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设备处理业务。

(4)高融合性:指移动医疗平台与HIS、LIS、PACS的深度结合,通过接口调取所需相关数据信息。

移动医疗应用平台采用多层系统设计。系统的核心是医疗业务中间件,它基于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处理医院移动信息应用业务协同所必需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并通过平台的资源适配器访问医院信息资源。移动终端系统通过标准化的功能中间件,实现面向角色的应用功能组合及应用界面表示层展示,通过4G网络提供远程移动访问。医疗业务协同工作平台还包括平台系统管理基础功能,保证医院信息资源的统一性、标准化,以及平台的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适应不同医院的个性化适配。移动医疗应用平台总体架构如图5-1[3]所示。

图5-1 移动医疗系统架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