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前景

二、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前景

(一)电子病历系统的不断优化调整

国内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简单的同步患者基本信息就能运转,到目前发展到需要临床数据存储库的支持才能够很好发挥功效,说明整个系统已经从最初的书写工具演变为信息整合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6],电子病历的功能范围和作用在进化中不断变化和调整:

(1)数据一致性。临床数据是临床决策的主要依据,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医疗机构大多数系统数据变化很难被感知,因此依靠被动数据同步模式很难真正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只有通过各系统改造,把系统间共享数据以主动推送模式推送,通过消息集成平台协调更新,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在出现医疗差错时通过消息审计能查找出问题出现在哪个系统。

(2)细致的状态跟踪。电子病历系统正跟随着临床向精细化诊疗方向迈进,每个医嘱指令的状态跟踪信息和及时的消息反馈越发重要,及时诊疗和信息告知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

(3)功能碎片化。功能的碎片化不仅体现在各系统的集成整合上,同时体现在产品供给形态上。不仅有电脑操作的,还有用平板和手机及智能设备的接入操作的。功能按工作场景按需使用,不再由单一性产品完成所有功能。

总而言之,真正的电子病历系统应该能为临床医疗、医院管理乃至宏观的卫生管理与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电子病历专科化和专病化纵向发展

在互联网领域经常听到行业“垂直应用”这个词汇,在普及型系统逐步饱和后,做专和做精是必然的走向。电子病历的专科化和专病化就是这个领域的垂直应用,随着深水区的逐步进入,对厂商的门槛也越发提高,分水岭也逐步显现,不仅对技术,而且对医学专业要求更高。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高三级医院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财政部设立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科化电子病历系统将有力支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一项战略任务。

和普及型电子病历系统对现有系统的局部改造不同,专科化电子病历系统更倾向于对临床业务的全面改造和优化,是一种更深入的应用。目前,口腔、中医、肿瘤、眼科、妇幼、骨科、心血管等专科医院在专科化进程中走在前沿;除专科医院之外,各综合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专科化和专病化建设的重点。

口腔专科电子病历系统口腔专科医院和其他专业的区别在于80%以上的业务发生在门诊,而且治疗单位不是以人为基础,而是以牙位为基础,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专业。系统以口腔门诊医生工作站为核心,提供从看诊队列管理到病历书写,从复诊预约到处方处理的各项口腔专科日常功能。通过与医院现有门诊挂号、收费系统集成,口腔专科电子病历系统为医生提供全面统一的临床数据管理和流程支持。口腔专科电子病历系统特色具体如下:

(1)复诊患者预约管理:为医生提供个人日历管理工具、自动生成预约单,实现医生与护士在患者预约/提醒/确认流程的互动。

(2)治疗序列和治疗方案管理:临床诊断精确到牙位牙面,自动关联对应ICD-10编码。通过建立临床知识库,在治疗方案级别维护多次门诊的序列关系。

(3)临床路径和门诊电子病历:根据诊断和治疗过程数据采集生成病历模板,自动按照牙位来组织病历描述内容。

(4)门诊处方和检验检查申请单:与医嘱关联生成收费项目,实现与门诊收费系统集成、与检验检查系统集成、实现医嘱级别和检验检查申请单内容集成。

(5)口腔影像文件管理:对口腔照片分组保存,根据医生要求生成图像列表,严格控制下载和访问权限。

(6)牙周评估表:系统检查表录入完成之后,可以图形化显示各检查项目,如探诊深度、牙龈退缩、角化龈宽、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等。

(7)口腔检查图:通过图形化界面标志和记录口腔检查所见、治疗计划等数据实现。

(8)时间轴视图:通过直观的时间轴方式展现同一患者多次看诊的治疗过程记录。

(9)门诊病历质控:支持门诊病历抽查、质控评分标注、评分反馈到临床医生。

(10)门诊病案管理:支持门诊电子病历签收与借阅管理。

(三)向院外延伸的疾病管理

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够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者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疾病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模式,具体包括加强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随访以前是疾病院外管理的主要模式,这种单向问答式获取的信息有限,而且患者依从性差。随着移动医疗互联网的兴起,院外疾病管理有了新的模式。现在的院外疾病管理主要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App、电话、视频等立体化沟通方式,对重点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院外跟踪管理。它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医疗指南,加强对患者本身的教育来预防病情恶化的风险;强调对临床结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及时和持续的评估,最终通过健康教育和临床治疗减少总医疗经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国内目前对于院外疾病管理与康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患者对自己的症状、体征及饮食等不重视;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繁重等原因疏于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因此,进一步规范并实施院外疾病管理与康复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院外疾病管理是诊疗的延续,是电子病历系统功能的有效扩展和补充,对疾病研究和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的意义。院外疾病管理基本以单个病种来开展,不仅涉及技术和服务问题,还涉及商业模式问题,已经有些医院做了尝试。

院外疾病管理系统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患者的恢复情况、检查情况、用药情况、生活习惯、不良事件的处理、复查等。这个服务减少了随访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降低了术后风险发生率。此服务是以付费会员制推出的,然后和医生进行分成。

【注释】

[1]叶全富,舒婷.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医疗质量评价现状与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7):560-563.

[2]何良姣.浅议电子病历信息安全管理保障[J].陕西档案,2019(03):38-39.

[3]本节图表均引自陈俊桦,杜昱.智慧医院工程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4]韦佩颜.浅议电子病历档案利用与患者私隐保护[J].黑龙江档案,2020(01):36-37.

[5]吴坤,李金.美国电子病历数据在临床决策上的运用及其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84-86.

[6]吴凤梅.电子病历智能系统的优化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0,25(0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