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协作平台的发展方向
(1)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医疗服务协同化、网络化。通过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和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可以实现实时与中心医院医生共享患者资料、治疗方案,使得社区医院、县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向中心医院申请远程会诊,使基层医院和中心医院共同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有针对性地对具体病例进行会诊、讨论、交流和学习,快速提高基层医生诊断、治疗水平。难以治疗的患者则转诊到大医院,治疗后的恢复可以再转回基层医院,同时大医院随时可以获取患者资料,实时指导基层医生对患者的治疗。
(2)患者健康管理平台化。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可以实现患者的健康管理,患者的院前健康档案、健康指标监测都可以通过远程协作平台完成,实现对患者的随访和指导。通过医院远程协作平台,实现对患者的院前院后的全程管理,极大地节省了医疗资源。
(3)构建“医疗云”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通过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等新技术,推动医疗信息的共享。具体包括:推动个人医疗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数字医疗管理中心和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推动挂号、看病、缴费、取药、治疗数字化,实现跨区的病历信息共享和一体化诊断,降低医疗成本,推动医疗资源信息共享,通过构建统一的医疗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集中查询、统一调度和充分共享。
(4)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多样化。借助无线宽带和光纤宽带网络技术,大力推广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解决欠发达地区医疗设备落后、治疗水平低的问题。借助手机终端软件发展远程监护,以高速宽带网络为基础,患者可以在家就诊,医护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护。发展远程诊断,搭建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可以实现疑难杂症的远程会诊,从而推动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发展远程培训,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医疗工作者可以实现远程的医疗技术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医疗工作水平。
(5)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相结合的趋势。远程医疗平台可实现患者信息的采集、传送和呈现,通过HIS、EMRS、LIS、PACS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患者的病历数据和无损的影像数据、病理信息等,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上述系统方便地呈现其他医院提交的国际标准格式的病理和影像数据。因此,在HIS、EMRS、LIS、PACS的基础上实施的远程医疗平台能够减少重复性投资,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更好地使用医疗机构的信息资源,提高远程医疗的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