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服务制度
(一)统一“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
随着“互联网+”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增了许多医疗服务项目,如远程手术、网上问诊等,但尚未明确各项收费项目和标准。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时,由于缺乏较为合理的定价依据,价格调整也较随意,导致患者就诊时对新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存在疑虑。因此,应统一“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出台相关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标准收费,同时开具符合相关规定的医疗机构收费票据。除此之外,对于远程医疗等涉及多方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应制定相应规章,明确医疗机构间对所收费用的分配原则。[6]
(二)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引导,逐步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各级基本医疗机构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内,在政策上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或新农合等医疗报销范围,让更多患者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三)实现在线支付平台与医保的对接
线上支付在电子商务领域是成熟的核心技术,然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障碍。由于患者类型和就诊流程不同,医疗支付包含很多收费、退费、费用减免、医保支付、新农合支付等内容,特别是医保交易必须要使用医保卡安全认证,造成许多线上支付只能以自费形式完成。因此线上支付如何与医保机制有机结合需要进一步政策加以完善。
目前医保线上支付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有:①医保账户的安全性;②医保支付的身份真实性;③医保数据与网上医院、网上药店系统安全对接等问题。建议组织力量开展通过第三方金融支付平台进行医保支付的政策研究,探讨制定基于移动支付的医保信息安全、医保费用监管、与第三方金融支付平台的清算方式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借助第三方金融支付平台开展在线支付诊疗费用服务将是未来移动医疗主要的服务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