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烧鸡
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没出过远门的乡下孩子,生活的半径也是以杨家岘为中心,方圆不过二十里。直到考上大学,我才穿上第一双锃亮的皮鞋去了省城兰州读大学,进了大学,略见世面,吃的花样也多了起来。静宁烧鸡就是我在大学宿舍里吃到的第一款外乡美食。记得那年我们新生报到后,进行了十来天的军训,马上就是国庆节,又是一个长假。假毕,热情高涨的舍友们从老家来时都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家在静宁的靳跟强带来了静宁烧鸡。那一晚,宿舍八个人围着两只烧鸡,吃了个热火朝天,连顺便带来的鸡杂碎也吃了个精光。
要说大学时代美好,这也该算其中的一部分吧。
后来,结识静宁籍著名诗人李满强,也就与静宁小县结下了不解之缘——与静宁小县结下的缘,其实也是属于静宁烧鸡的。
静宁县不大,是陇中的一个小城,但它的美味却不少,有脆嫩甘甜的苹果,有坚硬的锅盔,而尤以静宁烧鸡出名。正宗的静宁烧鸡体形肥大,色泽金黄,形色美观,食之鲜嫩、味厚,它取了河南“道口烧鸡”与安徽“符离集烧鸡”之长,而避其之短,关键之处是用涂过饴糖的鸡油炸,然后用诸多香料制成的卤水煮制。而卤的秘诀,择其要点有三:一要陈老,二要讲究配料,三要掌握火候。卤汤,最短也要有五年之久,而且每隔两三天就要根据需要增添佐料,而其配料大抵是由胡椒、丁香、桂皮、陈皮、大姜、花椒、草果、白芷、茴香和少量酒、葱、味精等构成。制作时文火慢炖,使卤汤达到似开非开的程度,亦要根据鸡的大小、肥瘦、雌雄来决定火势变化的大小和成熟的时间。如此复杂的手艺,一个人既要认真学,还得颇有悟性。
这几年,我多次去静宁,每次都想着在这座至今还有广播声的小县城里尝尝烧鸡,却总被李满强吆喝来的一大帮文朋诗友灌得烂醉如泥,这个朴素的愿望总是落空。这样一想,人生也真是一件充满遗憾的事。但去的次数多了,毕竟是有好处的。至少,从静宁本地人跟前听来了不少挑选静宁烧鸡的实用密笈。因为,现在不少人都昧着良心做生意,拿着病鸡、死鸡做烧鸡的大有人在。一次,在餐桌上偶遇一位静宁厨师,他告诉我,如果从外部色泽上看,很难判断烧鸡是不是病鸡,但从眼睛上能很快区别开来。他的窍门是,如果鸡的眼睛全闭,而且眼眶下陷、鸡冠干巴,则必是死鸡,如果双眼半睁半闭,则为活鸡。他还特意强调,无病的鸡烧制后也有眼睛微闭的,那怎么判断?看眼眶,若是饱满,且眼球明亮、鸡冠湿润、血线均匀清晰的话,它的前生一定是一只健康的鸡。
真是隔行如隔山啊。
不过,这位憨厚的厨师倒是说出了一个严肃的美食命题。在今天,要吃一款美食,先得具备打假的勇气与智慧。
关于静宁烧鸡,我还听来了一则故事,每每忆之,不禁慨然一叹。
静宁乡下有一个孩子,家贫,但自幼读书刻苦认真,一路借着钱上了大学,后来毕业就开始了漫长的赚钱还账之路。对他而言,烧鸡虽为家乡特产,却因手头拮据,一直舍不得吃。最让他馋意大起的一次,是坐火车去大学的路上,看到一个有钱人吃着静宁烧鸡,一罐又一罐地喝着啤酒,那个香,让他暗下决心,等以后有钱了,手头宽裕了,一定也要这样美美地吃一顿。甚至说,在他的梦想里,人间幸福大抵如此了。可惜,在他还清旧债,新交了女朋友,打算按揭买房时,在单位的一次例行体检中他被发现已是癌症晚期。他不相信命运会这样捉弄人,就跑到西安去复检,结果还是如此。
他的心彻底死了,怕连累了父母亲及女朋友,就放弃治疗坐车返回了。回来的晚上,他在火车上挑了两只静宁烧鸡,买了一箱啤酒,且喝,且吃,且流泪——虽然伤感,虽然弥留人世的时间在一分一秒地缩短,但他毕竟实现了心中的一个梦想。
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每每路过静宁烧鸡小店,总会想起那个陌生的苦命男子,我与他同是乡村长大的人,而他的命运也过于残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