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羊肉垫卷

祁连山下,羊肉垫卷

兰州以西,就是赫赫有名的河西走廊了。

与这条长廊相依相伴的是一座同样有名的山:祁连山。祁连山下,大地丰饶,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如果你是一位闲庭信步的旅人,祁连山下赐予你的,除了雪山、草原、芨芨草之外,一定还有一盘羊肉垫卷。西出兰州,直到敦煌,处处都能遇到羊肉垫卷,因为它是河西走廊的家常便饭。回忆起来,我数次游历河西走廊,一路吃下来,似乎永昌和山丹的羊肉垫卷,味道更佳。

倘若要比较,应该是这样的:永昌的羊肉垫卷,滋味醇厚,一如睿智老人;山丹的羊肉垫卷口感鲜嫩,宛似锦绣书生。不过,纵使味蕾有万般差异,羊肉垫卷最初的制作,都肇始于河西走廊一带每年冬春两季的“杀羔”之俗。为什么要杀羔呢?因为每年的这两个季节,是羊羔大量繁殖的季节,然而,草原的面积有限,为了更好地放牧,也为了保护草场,牧民们只能根据草原的载畜量有计划有比例地宰杀一批小羊羔,以保持牧场的生态平衡。那些被宰杀的小羊羔,比兔子大不了多少,想想,这也是残忍的事,但牧民们只能忍痛割爱,含泪宰羊。小羊羔被宰,他们把羊皮绷起来,制成皮袄,而细嫩的肉,取炖煮之法,做成羊肉垫卷,最是味美。

我佛慈悲。

羊肉垫卷的做法,并不复杂。将羊羔肉剁成碎块,清油爆炒,辅以蒜片、葱段、干椒,佐以姜粉、花椒粉、盐等,加水焖至八成熟时,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抹上清油,卷成筒形,切成寸段,置于肉上,复焖之炖之,待面熟肉烂,即告成功。

羊肉垫卷和手抓羊肉显然不同。前者婉约,后者豪迈。手抓羊肉的地道吃法,是一手执肉,一手捏一瓣新切的蒜片,是谓“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也。而羊肉垫卷的吃法不必如此豪迈,得举箸而食,甚至可以一口肉、一口面,再抿一口小酒,闲情逸致地吃。但千万不要小看羊肉垫卷里的面,它是点睛之笔——往小说,尽显河西走廊面食的精致;往大说,和纯粹的游牧生活方式有所区别,透出农耕文明的光芒。

我以为,羊肉垫卷的吃法,最理想的该是在夏日的祁连山下。

择一小片绿油油的草甸,诸友围聚一起,清凉的夏风挟着花香而来,大盘吃羊肉垫卷,大碗喝青稞美酒。之后,骑一匹快马在草原上奔跑一圈,虽然腰不佩剑,也觉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