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效应

11.“得寸进尺”效应

得寸进尺通常略含贬义,但在心理学上它是有道理的。因为人们通常倾向于保持认知行为的一致性,一般可以先满足一个容易实现的小要求,再实现一个有点难度的大要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被访者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

过了4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还不太美观。同时,实验者向以前没放过小牌子的家庭主妇也提出同样要求,结果前者有56%的人同意,后者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出3倍,这种现象就是“得寸进尺”效应。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他们一旦接受了这个小要求,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了。

教育上可以广泛地利用“得寸进尺”效应,比如:可以让孩子帮妈妈倒垃圾,然后表扬他是个好孩子;晚饭后建议孩子去写作业,写完后再给予表扬,并奖励孩子看会儿电视或玩一会儿,这样孩子在鼓励中满足了自己的小娱乐,不会觉得学习是被迫的无趣的事了。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每个小要求都容易被满足时,也就对自己有了自信,同时和家长建立起良好的相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