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假装在活着
2025年11月02日
24.假装在活着
浙大跳江的博士生离我们去了。他不是不想活,而是“不想假装”在活着。
当下,许多“高材生”只是智力高,他们情商不高、抗挫力不强,这是值得社会、学校和家庭全面反思的。
学习是一种渴望,如果不是求学若渴,怎会有持续的动力?学习如果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怎能有澎湃的激情与勇气?总是活在别人或世俗的轨道里,没有自我的声音,谁又能保证不会脱轨翻车呢?
最近正在热播的多部电视剧如《小别离》《小欢喜》等,都在上演孩子与父母抗争,争取自我和自由的故事。控制欲过强的家长会让孩子缺少快乐的笑容,即使在监督下考出较高的成绩,也激不起孩子对生活的兴致。孩子仿佛一具任人摆弄的皮影,完全没有生活的主动选择性。
所以,家长不要再沉湎于孩子的成绩或名校的面子里,而应真实地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关爱他们的精神世界,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营养。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仅要接受磨炼,更要培养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世界观。一味地唯成绩至上,忽略孩子的心理成长,将会带来许多隐患。
成长,是一个孩子从小就开始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父母敢放手,孩子才能立起来。孩子是家庭的成员,更是社会的成员,请让孩子学会与外界和谐相处、增强合作与沟通的软力量。
分数高低终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才与否的唯一标准!
唯有能力与心力在走出校门后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