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成长型思维
2017年,全球奖金最高的教育奖项——一丹奖公布了首届获奖名单,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荣获一丹教育研究奖。
德韦克教授提出,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就是从人的角度探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不同影响。在她看来,人的思维方式其实蕴含了无限的能量。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未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一个人如果处于固定思维时,他只想永远让别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害怕失败。因此毕业几十年后的同学聚会,我们会发现原来普普通通的同学反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曾经引人注目的同学却可能变得平淡无奇。这就是“成长型思维”在前者身上发生了作用。
因此,在孩子的黄金成长期,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家长要多注意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夸他多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是有科学道理的,拥有何种思维模式是孩子们从小从成人(家长或老师)那里得到的表扬模式所决定的。
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你拥有哪种呢?
学习的动机和心态反映着学生的潜能。记得当初出国读研时不仅要提供成绩单,更需要精心准备求学动机信。当时我不明白这封信有何价值。后来申请读博时求学动机信也是重点,因为导师可以据此看出学生申请学习的内在动因,进而判断将要录取的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潜能!欧美国家的老师非常看中学生们的态度(如出勤率和区间测验),而不仅看最后的考试成绩。他们让每个学生明白,学习过程更重要,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没有终点。
工作中也同样需要“成长型思维”,要敢于挑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勇于尝试未知领域,在探索中发现和激活自己内在的潜能,让自己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而不是固守在原有熟悉的领域,一成不变地工作着。这个时代是一个魔幻的世界,充满了变数和可能,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才能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因此,“成长型思维”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