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了
高考成绩出来了:全国有近70个高考状元。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1)他们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
安徽状元说:“享受学习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状元们往往都热衷于逻辑与推理;文科状元们都爱阅读,善于表达,和不同的人聊天也是他们的爱好之一。
(2)学霸离不开爱的滋养。
和谐有爱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学霸,轻松的家庭氛围更容易让孩子们心情愉悦,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深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
孩子们很少提起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教诲,说得更多的是爸爸妈妈行动上对自己的感染。安徽状元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只是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4)好习惯跟“自小独立”分不开。
每个学霸都有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进行时间管理,无须家长的监督与催促,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的。
(5)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在采访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因为用在了适合的人身上,并没有遭到孩子的反感。广东状元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会有点自满。“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更多的还是‘泼冷水’,及时提醒我的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批评式教育’,我觉得很适合我。”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鼓励教育,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不能接受压力教育。
(6)阅读经典,拓宽思维。
小时候看世界名著,长大了读名家经典,这是许多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开卷有益,读书使人更饱满,丰富的阅读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7)状元必备一本错题集。
96%的状元并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状元都会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勤奋并不是获取高分的金钥匙,善于归纳总结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北京状元说平常自己用来放松的时间很多,但学习起来效率很高。学习的时候若自己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就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都做。做题不在量而在于质,其实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8)作息规律,热爱运动。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作息不规律,势必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发育。现在的许多状元们身体素质很好,跑步、踢球、打篮球和打乒乓球等都是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
(9)比成绩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起分数,父母更在意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而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父母都表示自己还有更为看重的东西。安徽状元的妈妈说:“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我都绝对支持!”这句话几乎代表了采访中大部分状元父母的心声。比起分数,这些爸妈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乐、幸福感……
每年高考落下帷幕,几多欢喜几多愁啊,相信每个孩子都付出了努力,很多家长也都心力交瘁,但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家庭教育模式的“因人而异”,会带来不同的收效。新一轮的学生又将踏上暑假的补习之旅,但如果孩子内心的那盏灯不被拨亮,繁忙的补习又有多少效果呢?
做智慧的家长,点亮孩子的心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