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29年,也是我走上教研工作岗位的第12年。二十几年来,我见证了一线基层英语教师的困惑、疑虑与渴望,也深刻经历了教研工作的探索、尝试与领悟,更幸运的是迎来了研究与实践之后的欣喜与升华。感谢一直给予我们鞭策和指导的师长们,在你们的鼓励与支持下,《TSA课程视野:学习与挑战》这本书终于面世了。

之所以选择TSA课程视野,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它尽量跳出重复讲解、堆砌语言知识的复习模式,将TSA课程置身于深度学习背景下,通过建立在话题(Topic)、情境(Situation)、活动(Activity)基础上的范式供教师去理解、批判和探索;二是将TSA课程实践者自身作为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将实践探索、理论反思、教学研究和个人发展融为一体,以教育叙事和课程案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也就是将TSA课程的发展看作教师作为思想者的发展,这是教师不断走向自我专业进步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TSA课程建设经过数年的实践和研究,为初中英语的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理论视角和研究方向。我们的团队中有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市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以及来自乡村中学的一线年轻教师,每一位成员都勤学而善思。本书所提供的理论成果、课程案例、教育叙事和大量具有说服力的实践研究资料展现了一种超越传统课程范式的教育愿景。因此,TSA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不仅是学习和挑战,更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探索之旅。

书稿背后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温暖的细节:记得在今年春节前夕,笔者召集了团队小伙伴来到我们曾经无数次驻足探讨的一家咖啡馆,本想和J.K.Rowling一样借用咖啡馆的温暖,来集体讨论并确认案例细节。可是从上午九点半开始空调一直出故障,于是我们只能在严寒中互相鼓励、取暖,直到晚上八点才完成工作。我们开玩笑道,虽然无法拥有J.K.Rowling那般洋溢的才华,可是我们有着和她一样执着而专注的情怀。本书的案例是TSA课程的缩影,笔者以策划、设计、指导以及点评的方式参与这些课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案例仅仅是TSA课程的一部分,虽然历经数次打磨,但并不代表这些案例完美无缺。

本书的面世要感谢宁波国家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鼎力支持,有关本书的课题研究从2015年开始得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原初中英语教研员李冬梅老师的指导与支持,谨此感谢。

感谢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李威峰老师的指导并为本书作序,感谢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陈勤苗老师的指导并为本书撰写前言,感谢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黄爱凤教授、吴宗杰教授的指导,感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陈静静博士的指导与引领,感谢宁波出版社副社长廖维勇老师的指导,感谢所有提供案例的教师们。

鉴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缺漏,敬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img

img

2021年9月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