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旅游景区行业发展环境

1.全国旅游景区行业发展环境

1.1总体概述

2018年,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文旅打包实现诗和远方的统一,旅游业注入文化的灵魂,发展势头持续向好。近10年来,借助传统优势旅游资源,拓展社会景区资源,以保护为基础,旅游景区得到长足发展,提升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旅游景区也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成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依照国家法规,按照市场规则,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景区逐步推向了市场,在经济大潮的推波助澜下,景区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市场化特点。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我国幅员辽阔,丰富的景区资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旅游景区数量继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使人们认识到了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

截至2020年初,我国共有5A景区279个,4A景区1693个。5A景区较2018年底新增23个、4A景区减少163个。所有5A级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为109元;2019年全国4A级景区平均门票价格为56元。景区门票产业链中,景区门票可通过旅行社、线下代理批发商、在线预订网站、景区销售窗口等渠道销售给游客。旅行社依然是景区门票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代理了景区门票销量的60%~70%,但由于越来越多的游客放弃了传统的跟团游方式,旅行社渠道门票销量正在逐年递减。截至2019年末,全国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总人数64.7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5%,实现旅游收入5065.72亿元,增长7.6%。[2]

2019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分别部署开展了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行动、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在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暗访评估工作;坚持依法办案、有案必查,持续保持市场整治高压态势;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着力提高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能力。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抓好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坚持全过程管理,严把A级旅游景区入口关;强化优质供给,进一步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强化引领,进一步扩大旅游度假区的数量;抓好管理,进一步提升旅游度假区的质量;完善制度,进一步强化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政策保障。高压之下求生存,使得让市场竞争进一步多元化和激烈化。

1.2发展特征

1.2.1 行业繁荣依旧,少数景区盈利无压力,众多景区面临生存保卫战

自2012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旅游,每年都会提出不同的旅游发展概念,从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把旅游业推上了风口浪尖。短短8年时间,旅游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级景区数量从不到1万家,发展到3万多家,这还不包括很多不纳入旅游行业范畴的区域,以及很多其他传统商业模式转型跨界的项目,预估能够满足旅游需求的这些大大小小的项目超过5万家,平均每个县城就有20多家;国家对于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减反增,因而国家下一步还将继续刺激文旅行业的发展,此后景区的数量将还会稳步增长,政策引导下的新开发景区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并且景区资源的多元化、全域化、市场化、特色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但是这样的繁荣景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繁荣属于少数景区,大部分景区将面对同质化严重、产品内涵不深刻、目的地吸引力低等问题。从产品层面看,景区数量依旧在增长,而在市场层面,国内的旅游人口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商场、高速服务区、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都在按照景区的模式建设,以及政府对市政工程和开放式区域的美化、亮化工程,都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审美高度,从而对景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景区数量的增多,激烈的区域市场竞争,已经让大多数景区没有了生存的市场空间,很大一批小型景区将会面临关门;一大批景区被整顿和摘牌;大多数的传统资源类型的景区、老景区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将持续走低。并且,社会经济下行持续,其他行业的调整幅度比旅游景区更大,大多数行业将迎来更加困难的生存期,意味着旅游行业外的输血功能将会越来越弱。

另外,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新生代游客的出游习惯、接收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甚至年年都在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逐渐阶段化和体验化,他们对互联网的应用和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针对传统旅游景区更是一种全新的和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新媒体优势资源逐步集中化,在宣传上熟练运用互联网及创意化的短视频传播,将成为景区宣传的主要方式。因此,缺乏特色、实力差的景区将会被迅速淘汰,而原来有一定资源优势和市场沉淀的,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升级,前期的积累将会被迅速消耗殆尽。2020年景区产品升级、营销思路创新将成为众多景区面临的巨大挑战。

1.2.2 旅游景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重压之下,两级分化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

旅游景区监管力度加大,A级景区整改行动对景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高压监管和发展态势将会是2020年行业的主旋律。扛不住的就会被迫出局,扛得住监管压力的,能否扛得住市场的压力,更是对景区最大的考验。重压之下,已经不再有奇迹。好的越来越好,而那些达不到各种标准和要求,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后继乏力的景区,将会逐步淡出公众视野。景区被摘牌、景区被要求整改、景区破产被并购等在2019年被当作新闻爆点的词汇,将成为2020年的常态,认识并正确对待旅游景区,将会是2020年主流的市场声音。如何在重压之下发展,不同背景条件下的景区,将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国有体制下的景区,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职能和社会责任,所以,发展比较注重长远发展和正规化发展;而私营企业体制下的景区,更多注重的是生存,所以,是留在景区序列,还是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将会使得不同背景的景区,做出两个完全不同的选择。

一部分私营景区,将更加注重市场化的实用性发展模式,预计2020年在市场上还会产生很多特殊的市场竞争策略和招数,特别是部分景区转型加快,将会对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所以,2020年的市场转型升级也会进入残酷的竞争期,不转就是等死,转型成功将会在痛苦中前行,而转型失败将会把企业拖入深渊。

1.2.3 旅游景区发展迎来区域化整合,抱团取暖变成弱肉强食

2020年,区域化的整合、全域旅游之下的整合、大集团整合小集团、大景区整合小景区将成为常态。而经过整合之后的庞大的旅游资源体,或者原本已经很强大的旅游资源体,将会向所在区域的中小景区发起强大的市场抢夺战。一波又一波的降维打击,将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小景区彻底沦为穷途末路。

因为大多数景区已经认识到单靠门票经济进行发展的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发展二次消费,特别是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更是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市场转型升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快速从市场抢游客,把周边的小景区扼杀在摇篮里,却是相对容易很多。他们会采取更多的市场行为,比如各种资源整合、各类活动促销、灵活的渠道合作等方式来抢夺市场,小景区的短、平、快将在市场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对于那些没有特色和生存能力较弱的小景区,不单单要重视门票经济,同时也要重视景区二次消费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紧紧盯着景区的发展,更要注重景区的其他产品走出去,社会其他各界资源走进来的策略,争取调动更多的资源,特别是政府资源,以及社会各类文化性、生产性的企业,利用景区流量换市场的方式,从而促进景区收入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