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宿业发展基本面分析

1.北京市住宿业发展基本面分析

1.1 北京市住宿业总体特征分析

对北京市住宿业总体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北京住宿业的基本面进行整体把握。根据上海盈蝶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大住宿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以城市为单位来分析酒店类住宿设施(门店数)的总数[2],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重庆、成都、北京、广州、上海、西安、武汉、深圳、杭州和长沙,住宿设施数都超过了4000家。其中,北京排名第三,与2018年相比,排名不变;2019年北京市的酒店类住宿设施为7504家,同比减少6%。从客房总数来看,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深圳、西安、杭州、武汉和长沙,客房总数都超过了24.5万间。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客房总数都超过了44万间,北京客房数为55万间,减少了2.8万间客房,同比减少了4.8%。

这10个城市的客房数总数约388万间,占全国酒店客房总数的22%。从十大城市酒店业设施的平均规模来看,上海的酒店设施最大,平均拥有76间客房。重庆的酒店设施最小,平均只有43间客房,如图1-1所示。

图1-1 全国十大旅游城市的酒店类住宿业规模

在全国酒店类住宿业规模十大城市排名中,如图1-2所示,从北京市酒店类住宿设施的结构来看(按照档次来分),经济型(二星级及以下)所占比重最大,为58%;中档(三星级)和高档(四星级)所占比例均为16%;豪华(五星级)所占比重最小,为10%。15~29间客房的小型设施所占比重最小,为8%;30~69间客房的设施所占比重为23%;70~149间客房的设施所占比重为33%;150间以上客房的设施所占比重最大,为36%。

图1-2 北京酒店类住宿业客房结构

根据北京市文化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19年北京市住宿企业的平均出租率为69.8%,同比减少0.5%;平均房价为560.2元/间,同比增长4%。2019年住宿业共实现营业收入5050432万元,比去年增长1.1%。可见,从总体经营数据来看,与去年相比,北京市住宿业的经营状况整体保持平稳。

1.2 北京市星级酒店总体特征分析

北京市星级酒店业态是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把握北京市住宿业市场和行业发展特征。

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北京市旅游市场总体向好。在统筹推动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世界旅游名城的大背景下,实现旅游收入增长高于旅游人数增长。2019年,北京市接待游客总人数3.2亿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6%。其中,国内旅游总人数31833.0万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3.7%。2019年北京接待入境游客376.9万人次,比去年同比下降5.9%。北京市全年旅游总收入6224.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5866.2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5.6%;旅游外汇收入51.9亿美元,下降5.9%(折合人民币358.4亿元,下降1.8%)。

2019年北京市星级酒店业的结构仍以三四星级酒店为主体,与去年相比,规模数量上有下降。根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星级酒店399家,其中五星级59家,四星级107家,三星级154家,二星级及以下79家。相比于去年,各档次星级酒店数量有所变化,其中五星级酒店减少8家,四星级酒店减少6家,三星级酒店减少10家,二星级及以下酒店增加4家,整体上较去年减少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