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议市场的发展趋势
北京市接待的会议数量有所降低,但是会议接待人数和会议业整体收入增加。其中,国际会议收入有显著增长;与此同时,接待场所会议室数量整体降低,但是会议室占地面积及可接纳人数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大中型会议室的数量上升,比重增高;会议业从业人数减少。这都反映了北京会议业正处于一个去粗存精的阶段,通过行业重组来提高会议业的高质量发展。
3.1 会议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生力军
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场形态的转变及频遭气候环境影响等多重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市场环境遭遇到近半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人类文明究竟该何去何从,已经成为摆在各国政府、机构与企业面前一道最难的选择题。
会议业作为促进合作、开展对话、化解矛盾的有效平台,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首要选择。在2019年中,这一年,各种类型的发布会、新闻会、交流会、对话会,频现全球各大主流传媒平台。而以开会为主要方式的消费类型,也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议经济的构成模式,正在被主流经济行为所认可。步入2020年,随着现代人类社会行为方式的改变,会议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升级、思想的转变,人类的交流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这也增强了会议业市场发展的选择性。虽然会议市场化发展的途径增多,但是会议业如何做大做强,依然是一道颇具人文主义的“选择题”。
3.2 “文旅+会议”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文创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地位日趋重要,会议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三者融合发展能够迸发更多发展动能:旅游业质量发展需要文化的助力;文化产业能够根据群体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高效性会议内容,以其连续性、多元性、引领性与参与性的特性,为会议业转型升级与高品质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同时会议市场可以为文化发展谋求新空间、搭建新平台。2019年文化消费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未来“文旅+会议”融合发展将是三个行业共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会推动会议产业向更高质量水平发展。
3.3 会议业发展趋向智能化
会议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那么市场对会议企业的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压力必将上升;同时,来自会议业自身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残酷。但这些竞争与压力会促使会议业的蜕变,而蜕变的结果就是智能化。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然成为会议业的必要技术。一方面,会议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参会者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从而了解每一个参会者的需求点,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实现精准营销,进而提高会议服务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会议企业还可以以强大的数据库为基础,打造信息化的会议评价体系,更高效地改进自身服务。除此之外,互动媒体服务器技术、移动端信息技术,以及VR、AR等技术也在运用至会议业中,它们促使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从线上采购物流到线下会议场景打造,推动会议服务更加智能化,也使得会议业在未来的发展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3.4 会议业客群性、体验性增强
会议作为信息交流平台,汇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不同会议主题会吸引不同参会者参加会议活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活动的参会者因相同或相近的参会目的形成特定的客群,从一定意义上看,会议经济就是客群经济。未来会议行业发展进程中,这种客群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未来发展会议业,要把握会议的客群性,基于会议内容和参会者进行市场细分,这将对会议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此外,越来越多的与会者强调参会过程中的体验性,会议流程、接待服务、演讲嘉宾和目的地感受是参会者最为重视的会议体验。因此,未来会议组织者需要最大化利用资源,为参会者提供更加周到、贴心的服务,加强参会者的感官体验,为其留下精彩思想盛宴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