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存在问题

3.存在问题

3.1 市场增长乏力,利润空间降低

投资热潮过后,北京民宿市场整体房源增速明显放缓,投资红利期已过,利润明显下降。一方面,市场增长速度放缓。2015—2018年,民宿行业高速发展,增速迅猛,2019年保持稳定,增速放缓。据Trustdata移动大数据检测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预计增长到134.1万套,比2016年增加一倍多[9],民宿市场已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利润空间缩减。北京城市民宿大多为租赁房源,城市房屋价值大、房租高,且偶尔受到相关政策影响导致暂停营业,因此相比成都、重庆等地,北京城市民宿利润更低。2019年年底,北京民宿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北京城市民宿的投资红利期已过,必须转向精细化运营才能赚取更多利润。

3.2 民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提升空间较大

大批投资者的涌入导致市场发展过快,民宿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美丽新乡村”的北京京郊民宿调查中,2015年北京民宿院子有15家左右,而2019年底,京郊民宿数量超过1000个,整个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期[10]。但在2019年下半年,已经出现因同质化和经营不善等问题而退出的案例。因此,疫情并没有违背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只是加速了行业洗牌的速度。

一方面,民宿产品参差不齐。一是品牌民宿和个体民宿产品质量两极分化严重。乡村民宿中不乏高端的精品民宿,但京郊民宿未能形成民宿集群,自营产品品质难有保障,农家乐、家庭旅社式等低端产品普遍存在。城市民宿中虽然不乏四合院等高端民宿,但大学医院、车站周边的小旅馆、日租房等仍屡见不鲜。二是产品功能单一。民宿是以住宿为核心提供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空间和场所,但目前许多民宿提供的产品功能较为单一。例如,部分民宿只提供单一的住宿功能,缺乏对其他产品功能的探索和开发;三是同质化现象严重。市面上缺少特色民宿,并没有与市场上的其他民宿产品形成差异化。例如,部分地区的相邻民宿提供相同的餐饮、住宿,无法体现当地特色或主人文化,无法吸引消费者;特别是民宿产品呈现出“酒店化”趋势,部分精品民宿装修风格、运营模式模仿酒店,民宿“小而美”的特色荡然无存。

另一方面,服务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一是京郊民宿集群匮乏,未能形成标准化品质服务体系。南方民宿集群众多,如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广州佛山集群、常州民宿集群等,大多形成了统一运营和标准化服务体系,整体服务水平较高。然而,京郊仅有延庆“合宿·姚官岭”集群,除此以外,其大多属于分散经营,未能形成规模化,无法实现中心向周围辐射,带动乡村民宿整体发展。二是目前民宿行业职业化程度较低,自营或兼职的民宿房东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训练,导致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例如,部分乡村民宿以家庭为单位开办,服务水平和管理的理念上与专业民宿管家相比会有很大的差别,用户入住体验差。

3.3 市场缺乏有力的规范管理和标准化

目前,国内并未出台强制性法律法规,北京市虽发布多个政策性指导意见,但是民宿市场依旧存在管理不够规范、标准化缺乏的问题。首先,关于民宿经营合法化问题,部分民宿发展仍处于灰色地带,经营管理主体模糊,利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同时,也存在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民宿市场良莠不齐,发展秩序混乱。其次,由于没有明确行政部门进行发展规划,多数为当地居民受市场需求引导、自发投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再次,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甚至存在多头监管现象,民宿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监管缺失、标准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在卫生安全、治安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3.4 城乡民宿发展政策不对等

近年来,北京市鼓励乡村民宿发展,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乡村民宿管理和扶持,积极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京郊旅游发展态势,大力打造乡村精品民宿,以实现全市乡村民宿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规划合理、发展有序、产品丰富、特色鲜明、服务规范、市场体系健全的乡村民宿建设。

以“隐居乡里”为例,成立于2015年的“隐居乡里”是中国民宿界一个标杆性的存在,拥有不同村落经营院落形式的系列民宿,如“山楂小院”“麻麻花的山坡”“姥姥家”等众多民宿品牌。自陆续开业以来,即吸引了来自北京城区源源不断的客源,焕发远郊地区活力,成为乡村民宿的重要借鉴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截至2019年7月,隐居乡里已经拥有105个院子,平均每年开30个,并且2019年底意图扩张到200个院子,在激烈的民宿市场中展现了惊人的成长速度,其背后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

相比之下,关于城市民宿的相关立法还在逐步完善,城区内民宿开设并未得到大力鼓励和合理监管,城市民宿发展与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冲突,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无法实现对经营的有力监管和合法保障,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增长乏力。

以“掌宿”为例,其成立于2017年,旨在城市中打造一个融入生活的艺术民宿。由于相关规定不明确,存在交叉空白,掌宿虽作为行业中体量偏大的城市民宿运营商,依旧在不断探索阶段,长期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在春节旺季期间,遭遇大量退订,2月份短租房源空置率达到95%以上,整个城市民宿行业面临着重大危机,暴露出城市民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潜藏的各种问题,既缺乏行业协会、社团进行统一组织,也没有平台建立沟通机制和提供一定支持,又受到相关政策约束,导致资金运转出现严重问题,行业发展信心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