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康养旅游活动的内涵界定及其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中便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文化理念,中医更是强调医养结合对身体机能的恢复,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日益增长的健康与养生需求促进了大范围的大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而作为健康与旅游活动深度融合的康养旅游产业,也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及《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的实行,康养旅游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快速发展,各个省市地区结合自身自然人文资源深入挖掘康养文化元素、自然康养资源、医疗技术手段等,逐步发展出具有多元化产业业态的康养旅游产业形式,并构建出如河北以岭健康城、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等在内的一批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事实上,我国健康与旅游活动的融合起步更早,在《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中就指出了与健康养生相关的多种形式旅游活动,如基于高端医疗和特色专科的医疗旅游项目、基于中医药观光和特色医疗等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活动、基于健康疗养和老年病疗养等的康复疗养活动及基于多种形式养生特色的休闲养生项目等。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基于不同资源特色优势发展起来的旅游资源与健康养生相结合的健康旅游活动,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温泉旅游、森林旅游、高原旅游等。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在大健康服务与旅游活动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健康养老及疗养等概念相比,康养是“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康养既可以是一种持续性、系统性的行为活动,又可以是诸如休息、疗养、康复等具有短暂性、针对性、单一性的健康和医疗行为”。也正是因为概念多元化、类型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地域广泛化,康养旅游产业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康养旅游内涵的发展也从最初的关注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自发的自然康养旅游目的,逐步发展成为涉及医疗保健、精神健康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康养旅游活动。虽然与健康旅游和康养旅游[2]活动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在旅游活动中融入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养元素,如中医药文化、中国禅宗文化、中国养生文化等,这些元素的加入,既在内涵上丰富了康养旅游的概念界定,也拓展了康养旅游的产业活动表现形式、创新了康养旅游活动多元业态模式,并进一步满足了大众对康养旅游活动的多元诉求。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明确将康养旅游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将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概括为包含“康养旅游核心区和康养旅游依托区两个区域”,该定义从宏观政策上对康养旅游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界定,对后续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报告对康养旅游活动内涵和概念的理解基本遵循这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