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览业发展的困难与挑战
4.1 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冲击展览业发展
2019年世界经济持续下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下行压力和消极因素交织,全球贸易陷入疲软态势。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升级、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凸显、非关税措施激增、大宗商品依赖度加重、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气候危机迫近和世界贸易组织陷入改革纷争等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国际贸易负重前行。以贸易为主导的展会在国内占比较大,受国际贸易局势的影响,2019年全国展览市场的大形势更加严峻,北京展览业引进来走出去等都面临更大的挑战。
4.2 其他城市大规模展馆建设,加剧城市间展览业竞争
2019年,全国展览馆数量达到173个,比上年增长5.5%;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10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3%。多个城市已投入或即将投入大规模展馆,例如,2019年建成使用的深圳国家会展中心一期(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即将于2021年建成使用的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一期(室内展览面积约40万平方米)。相对而言,北京在大规模展馆存量和建设上表现较为不足,限制了大规模展会的举办,其他区域大体量展馆的建成与使用,对吸引国际性知名展会具有强大竞争力,这将对北京展览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4.3 北京国际影响力展会发展不足
目前,北京定期举办的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数量较少,仅有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A级车展之一北京国际车展。相较于全球其他知名的会展城市,如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北京现有展会在覆盖面、规模、层次、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一些专业展会的影响力上也难以达到汉诺威工业展、巴黎时装周等全球知名品牌展会的水平。
4.4 区域展览业发展与产业协调发展不足
相较于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展览业发展与产业协调发展不足。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苏州、义乌等城市现已形成会展经济综合发展格局。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深圳、东莞、佛山及港澳等城市也已形成以强带弱,围绕区域产业特征发展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但近几年,京津冀区域会展经济一体化推进缓慢,北京周边的产业经济发展不能与北京展览业形成相互支持。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区域还未形成互补协调的聚集型会展经济群,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凸显。例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新选址与京津冀产业发展协调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