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住宿业发展报告[1]

2019年北京市住宿业发展报告 [1]

李 彬,王倩文,段 壮,胡丹婷

前 言

2019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开启后的关键之年。北京市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保障任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也为北京市酒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北京市出台和修订了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夜间旅游、精品民宿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及发展意见,为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得旅游产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2019年《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北京市文旅发展应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紧扣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紧扣首都文化的内涵特征,挖掘首都深厚的文脉底蕴和资源优势,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2019年北京市住宿业发展平稳,稳中向好。从北京市住宿业的基本面来看,2019年北京市住宿业的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从接待住宿人数来看,2019年北京市住宿业接待人数有所减少,各个档次的住宿企业接待情况也有较大不同。其中,类型为“其他(非星级酒店、社会旅馆)”的住宿企业接待人数占比最高,其次为四星级酒店和五星级酒店。在接待入境人数方面,“其他(非星级酒店、社会旅馆)”的住宿企业接待人数占比也是最高,且增长率最高,其次为五星级酒店和四星级酒店。表明非星级酒店正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五星级酒店和四星级酒店在接待总人数及接待入境住宿者人数上都有所减少。旅游者选择高星级酒店的倾向正在减弱,住宿者的住宿选择偏好正在转向非星级酒店。从经营状况来看,2019年全年各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走势相对平缓,与去年相比,二星级及以下酒店的房价增长率最高,三星级酒店房价部分月份出现下降,其他类型酒店房价的增长趋于平稳。

进一步通过季度分析可知,北京市第三季度接待人数最多,其次是第四季度和第二季度,最后是第一季度。各季度中,其他(非星级酒店、社会旅馆)类型酒店接待住宿人数最多。与2018年相比,除了第一季度接待住宿人数有所减少,其他季度都出现了增长,发展态势良好。同时,星级酒店的接待住宿人数出现了明显的减少,高星级酒店的接待住宿人数降幅最为明显。通过对2015—2019年各指标分析,得出星级酒店的接待住宿者数量随年份变动较为平稳,2016年星级酒店接待人数最多,是近5年接待人数的极大值。从2016年开始,星级接待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9年出现接待人数最小值。在星级饭店接待总人数上,四星级酒店占比最高,接待人数最多。其次是五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二星级及以下酒店。从经营状况上来看,2015年到2018年,星级酒店总体经营收入出现逐年增长,2019年经营收入存在下滑趋势。2015年到2018年,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经营收入较稳定。二星级酒店经营收入状况欠佳,降幅最明显。另外,基于对某网站上北京市五星级酒店的网络评分和点评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市59家五星级酒店平均分为4.613(满分为5分),其中,环境、设施、服务和卫生的平均分分别为4.67、4.52、4.59和4.67,北京各个区的五星级酒店设施水平参差不齐。

报告根据现状分析,从政府主管部门、酒店企业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方面,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落实好基本职能,通过政策创新来规范、稳定和引导市场发展,紧抓首都的核心战略定位,对住宿业的数量、分布和类型进行必要的规划、规范、指导和调控,从而提高行业监管水平,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酒店企业方面,首先,应该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趋势,实现酒店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与营销;其次,密切关注市场新需求,积极发展行业新业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最后,酒店业应该居安思危,提高忧患意识和韧性能力,通过设置酒店危机管理的应急机构、建立危机机制、提高工作人员防范意识等方面,在危机出现之前有所预警。

本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2019年北京市住宿业总体情况;第二部分主要从2019年全年、2019年各季度和2015—2019年五年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北京市住宿业发展的经营情况;第三部分利用网络点评对北京市现有五星级酒店服务质量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针对北京市住宿业发展现状,从政府主管部门和酒店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