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康养旅游产业活动的表现形式与基本业态
康养旅游概念伴随康养旅游产业实践不断丰富和延伸,有研究表明[3],国际上康养旅游概念是由早期的医疗旅游发起并不断向产业链两端延伸,逐步形成更加关注产业链前端的疾病预防和后端的康体疗养服务,逐步由资源导向的健康保健旅游演化为需求驱动的复合型康养生活目的地。在这个丰富和演化的过程中,康养旅游产业的实践活动也日渐丰富,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理念转变,加之政策对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利好趋势,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丰富的康养旅游产业活动实践,共同构成了多姿态的康养旅游产业业态发展。从量上来看,尽管康养旅游市场在整体旅游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但依旧保持着年复合增长20%的速度逐步发展。尽管疫情极大地影响了整体旅游产业及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但疫情对大健康概念的带动及对人们健康生活理念的影响,或在后疫情时代能够助力康养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发展。图2-1所示为2015—2020年中国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及预测。

图2-1 2015—2020年中国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及预测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4]
国内康养旅游实践内容丰富、产业多元,这从《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中评选的5个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就可以看出,如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关注中医药旅游、河北以岭健康城关注“医药健养”四位一体综合式一站康养服务、黑龙江五大连池和湖南灰汤温泉关注温泉康养,而贵州赤水则将自身定位于休闲度假避暑养生。从全国总体布局来看,也已经基本形成了基于长白山康养区域(依托独特自然资源与健康旅游文化理念,打造特色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山东康养区域(发挥自身先进康养配套设施优势,突出本区域医疗技术特色)、长三角康养区域(基于本区域成熟的康养产业体系,突出发展康养软服务体系)、云贵川康养区域(发挥丰富自然资源,突出本区域民族风情文化,打造度假疗养胜地)的四大康养主体区域。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康养旅游产业实践划分为不同类型,如表2-1所示。
表2-1 在不同标准下国内康养旅游实践类型与内容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①篇幅有限,无法将全部类型进行列举,除所列类型之外,还包括高原康养、山地康养、气候康阳、丘陵康养等类型。
此外,各个省市地区也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优势,自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旅游实践产品活动,如云南省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气候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已经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特色康养旅游产品,依托多样地形地貌及多元生态环境优势,形成了以高原康养为特色的养生产品、休闲度假的康养养老旅游产品、森林湖滨生态,以及乡村田园风光的生态康养产品、基于温泉资源和水疗SPA项目的温泉养生产品等。丰富的康养旅游产业实践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康养旅游活动,也满足了差异化、定制化的康养旅游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