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策建议
4.1 加强民宿集群化发展,拓展新业态发展空间
目前,京郊旅游发展态势迅猛,乡村民宿得到大力推进,发展实现进一步推进,针对当前北京市民宿市场,应当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实现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北京民宿带动作用,并有效探索民宿新业态内容。
一是打造民宿集群优势,促进地区资源融合,实现区域有效辐射。近年来,随着京郊旅游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行,京郊旅游日益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集群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为城乡民宿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充分发挥北京优势,带动京津冀地区乡村旅游,进一步深入打造民宿集群,促进京津冀地区资源融合及交流合作,快速推动区域民宿产业有序发展,有效实现北京民宿产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辐射,增强民宿规模化效应。另一方面,在把握北京民宿整体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挖掘各区域民宿产品特色,加强个性化和主题化形象打造,释放内部集群多元化活力。二是搭建城乡民宿协同发展平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北京民宿快速蓬勃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产业间资源逐渐实现自由流动,为进一步优化民宿产业结构,可以加强乡村民宿与城市民宿之间的产业联动,实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三是积极探索民宿新业态,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基于消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民宿发展增速放缓,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发展空间,一方面,大力鼓励“民宿 + ”发展思路,逐步延伸产业链,以文创融入、业态重构、品牌塑造、农业附加值提升等方式构建独特的北京民宿产业体系,并进一步拓展果蔬种植技术培训、民俗故事表演、文化节庆、旅游商品等综合旅游生态,丰富民宿业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新兴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疫情带来的深刻影响,人们对个性化、私密性的产品表现出明显偏好,应当开发和完善房车、营地、帐篷、树屋等非标性民宿新业态,进一步增强北京民宿市场活力。
4.2 民宿市场提质升级,科技助力创新发展
疫后用户对民宿质量的要求会更高,因此,民宿主需要从产品和服务本身提升竞争力,多种渠道进行营销宣传。
一是加大清洁投入,切实保障安全卫生。疫情发生后,美团民宿平台用户对“卫生、消毒、清洁”等关键词的搜索量激增470%,表明用户对民宿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后民宿主不但需要重视清洁消毒工作,增加对卫生间、门把手等公共区域的消毒清扫频次,还应将清扫过程公开透明化,公开清扫过程。例如,采用直播或短视频的形式在平台上将每日清扫过程公布,以备用户监督和随时检查。
二是促进产品多元化,丰富产品功能。民宿核心竞争力是产品。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发新产品,扩充收入来源。其一,重视产品组合,打造民宿套餐产品。随着用户对于民宿的品质和体验关注度提升,一价全包形式的民宿产品更加契合当下用户的旅行住宿需求。相较于传统日历房,民宿套餐组合多样、内容丰富,可同时满足出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集特色餐食、景区门票、特色体验项目等为一体。其二,瞄准细分市场做好产品延伸,做好差异化。疫后用户出行目的以健康休闲为主,特别是以康养、生态、亲子、野奢为主题的民宿产品会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另一方面,垂直深耕产业链,开发“民宿+”二销产品。住宿只是民宿的基础功能,疫情迫使民宿主挖掘住宿以外的产品,丰富产品功能和类别。例如,北京知名乡村民宿“隐居乡里”通过售卖民宿自产的特色农副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IP”。
三是发展无接触服务,促进服务升级。疫情加快了民宿业数字化进程。一方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消费者出游需求恢复较为缓慢,市场供大于求,未来民宿行业红利的争夺、盈利效率的提升,将取决于服务水平。因此,民宿服务标准化必不可少,需要通过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助力无接触服务发展。无接触服务既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又大大减轻用户顾虑,十分契合用户需求。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猫眼帮助用户实现快速入住和零秒退房,智能音箱、智能管家为用户入住提供更好的入住体验。
四是多渠道营销,促销形式创新。一方面,直播、社群营销等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在疫情期间得到有效推广,将成为疫后主要营销手段。其一,利用互联网平台引流。民宿主不仅可以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视频、图片等内容对民宿进行宣传,还可以充分利用直播功能吸粉。疫情期间,小猪、飞猪、爱彼迎等平台纷纷做起民宿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二,通过微信建立垂直私域流量。疫情逐步好转,跨省旅游逐渐恢复,通过微信社群与曾经入住的客人保持长期的沟通和联系,并适当给予优惠,可提高顾客回头率或带来新用户。另一方面,新的促销形式满足疫后用户需求。预售、通兑房券等促销形式,充分迎合了疫后消费者心理,价格实惠、消费灵活、退订自由、选择丰富,对消费者吸引力极强。
4.3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引导标准化建设
随着北京民宿市场的扩大,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突出,同时也存在有关政策落实不足,无法真正惠及民宿主的现象。为了促进民宿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的规范,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优化证照办理,加强民宿行业相关证照审核,确保合法化经营。合法化经营是民宿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保障消费者合法利益。一方面,加速开放民宿行业许可证办理,完善准入条件,保障民宿主经营的合法化身份,规范民宿市场。另一方面,明确和优化办理流程,保证过程有序高效,同时严格审核有关证照的发放和定期考核。二是建立民宿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健全日常经营规范。民宿业的管理作为发展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推动民宿业有序发展和规范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宿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资金管理、治安消防等各个方面的有效监管,明确各自职责,优化行业秩序。三是严格推行民宿等级评定管理,借助内部竞争激发行业更新活力。通过出台具体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明确民宿在经营场地、配套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量化和考核标准,并结合不同类型民宿制定标准细化,扩充特色的标准内容,促进民宿管理标准体系化和专业化。四是加强政策对民宿的资金支持,引导合理化投资和建设。资金运营在民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大部分民宿都面临着资金运转问题。一方面,提升旅游融资担保服务水平,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满足民宿企业融资需要。同时,实行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帮助民宿企业应对重大突发紧急事件,有效提高民宿行业风险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政府与民宿企业对话,引导民宿行业制定科学的资金规划。五是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制定公共卫生标准。卫生问题一直是住宿行业的重要关注点,新冠疫情更加速了大众卫生意识的提高,民宿行业要不断完善标准化安全卫生配套,在食品安全、住宿环境等方面制定严格标准,实现民宿行业的安全和品质保障。
4.4 充分协调城乡民宿发展,优化行业发展整体态势
北京市乡村民宿发展整体形势向好,需要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实现优化升级,城市民宿则需要加快推进规范合法管理,并积极挖掘市场,激发市场发展活力,通过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北京市民宿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一是推动乡村民宿优化升级,立足于行业发展整体动向,聚焦旅游动机,实现市场的丰富化和精准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北京市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出相应转型升级措施,推动京郊旅游快速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民宿要积极利用京郊旅游政策优势,进一步优化自身基础设施,加强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随着京郊旅游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市场得到深入开发,乡村民宿要抓住市场发展动态,结合乡村度假、亲子游、周边游和团建活动等趋势,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丰富业态内容和产品,提升人们的民宿体验。
二是加快城市民宿合法化进程,完善经营管理,依托城市建设目标,激活发展活力。面对城市民宿在发展上处于灰色地带的现状,首先,要加快落实城市民宿相关立法工作,保障城市民宿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在经营、服务和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实现其市场地位的提升。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要以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加快城市民宿的更新步伐,改善相关发展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民宿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智能化、精细化的城市民宿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集中统一的规范运营,促进城市民宿市场的合理有序化建设。
综上所述,2019年北京民宿成为全国最大民宿市场,总体经营情况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在线民宿总房源数约3.6万套,城市、乡村民宿占比约为3
1;北京在线民宿房东约8500人,以经营时间一年以内、拥有1-2套民宿的30岁以上兼职女性二房东为主,多数年盈利1万~10万元;北京民宿客源以18~35岁青年女性为主,出游目的多为家庭亲子或情侣出游,一室或二室房型受到广泛欢迎,房东服务、干净卫生、交通位置、服务设施、装修风格等方面是房客关注的焦点。
此外,北京市积极出台标准制定、产业促进和项目活动等措施,既推进民宿规范化发展进程,又进一步推动民宿业在北京的四个中心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2019年日益凸显的市场增长乏力、产品服务质量、市场监管不规范、城乡民宿政策不均衡等问题,本文提出既要加强市场监管,推动民宿合法化和规范化,加强对民宿政策支持,促进其良性发展,又要抓住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加快民宿市场拓展,进一步加强北京民宿集群化、品牌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注释】
[1][作者简介]李彬,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研究院,《旅游导刊》主编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与酒店企业管理。王倩文,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饭店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企业管理。段壮,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饭店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企业管理。胡丹婷,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饭店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企业管理。
[2]酒店类住宿是依据原国家旅游局出台的相关标准中客房数大于15间的住宿设施,小于15间客房的是非酒店类住宿设施。
[3]根据北京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此处的住宿业统计范围是全市范围内的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4][作者简介]谷慧敏,女,湖北钟祥人,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和酒店管理研究;李亚莉,女,河北秦皇岛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和酒店管理;刘艳,女,湖南衡阳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和酒店管理;黄伟,男,安徽合肥人,小猪民宿公共事务负责人,首部民宿行业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主要起草人,兼任国家标准委共享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研究方向为旅游和酒店管理。本项目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GLB002)资助。
[5]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20》,2020年7月。
[6]云掌柜,《2019民宿年度数据报告》,2020年2月。
[7]数据来源:小猪民宿。
[8]数据来源:可获得的网络数据,2020年7月。
[9]Trustdata,《2019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4月。
[10]中国民商网.民宿重启之后[EB/OL].(2020-05-06)[2020-07-30].http://www.ce-china.cn/ce_china/vip_doc/1709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