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图:二十四孝图等考析》简介
《孝道图:二十四孝图等考析》这本书是由.张道一著创作的,《孝道图:二十四孝图等考析》共有79章节
1
序言
尊敬老人、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从小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到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长大成人之后,只认为孝顺是一种行为,很少考虑孝道的学问。我便是如...
2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孝道”与“孝道图” 一、“孝”的观念 二、由尽孝而为孝道 三、孝道的图画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孝廉观” 一、《孝经》——儒家的经典 二、孝廉与“...
3
第一章 “孝道”与“孝道图”
...
4
一、“孝”的观念
人生在世,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经历不过数十年,超过百岁的不多。一代一代的蕃衍,传承延续,由家庭而构成社会,共同积淀起文化和文明。父母哺育幼小,儿女敬养老人,形...
5
二、由尽孝而为孝道
“孝道”是奉养父母由感性向理性的上升,由一般行为到遵守准则的规范。关于“孝”的定义、内涵及其外延,一直是人们讨论、研究的命题。前已述及,篆字的初文,“老”字像是...
6
三、孝道的图画
图画是美术的一种,因占有一定空间并诉诸于视觉,故又称作“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能画出具体形象,表现实在的生活,因而为人所重视。唐代张彦远在《...
7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孝廉观”
...
8
一、《孝经》——儒家的经典
《孝经》是儒家宣扬孝道和孝治思想的经典。它的版本较多、也较乱。作者是谁,说法不一,在多种推测中以孔门后学所作较为合理。《孝经》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两本。所谓“今文...
9
二、孝廉与“举孝廉”
孝与廉,是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孝是子女善事父母、亲祖的伦理义务与行为;廉是廉洁,俭约,对官员则是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因此,孝与廉连称,成为做人的...
10
三、刘向的《孝子传》和《列女传》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高祖弟刘交)四世孙。治《春秋谷梁传》。十二...
11
第三章 汉代画像石中的孝行图
...
12
一、嘉祥武氏祠画像孝行图
嘉祥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武宅山北麓,是东汉武氏家族墓园的一部分。过去叫“武家林”,其中有武梁、武开明、武荣、武班四人的墓室和祠堂,以及石阙、石碑、石狮等。祠堂为石...
13
二、嘉祥宋山画像孝道图
嘉祥县宋山村在武氏祠西南方,相距24公里左右。1980年出土了第二批汉墓画像石。其中一石画面分五层(五幅),有一幅表现孝道内容。 宋山《敬老图》 此图是在剁纹石...
14
三、大汶口画像孝行图
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镇,于1960年出土了一批汉墓画像石。在墓门楣一块二米多长的条石上,刻了一些历史人物。其中有三个是孝行故事: 《赵徇孝父》 《丁兰供木人》 《邢...
15
四、莒县东莞石阙画像孝女图
1993年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出土了一组画像石,这原是一座石阙的构件,其中有一幅表现战斗的场面。画面以一座桥梁为中心,上面是陆地,下面是流水。有人物手持兵器,有骑射...
16
五、南溪石棺画像敬老图
在古人的观念中,人与神的距离不远,甚至可以交往。汉代民间崇信西王母,以为她有“长生不死”之药,可使人长寿。画像石中常有这样的表现:横长的构图,中间立一道门,将人...
17
六、巴蜀养老图二幅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虽然材料和制作都不一样,但在艺术特点上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故常常被连在一起。这里的两幅《养老图》,都是画像砖,并非一地出土,但内容和形式...
18
七、渠县无名阙董永孝亲图二幅
董永的孝亲故事出自山东,最早见诸文字并开始传播,为西汉刘向的《孝子传》。据说有图有文,但早已失传。在四川地区的画像中,有关孝道者多是敬老图,刻画具体人物之孝行的...
19
八、乐山崖墓董永孝亲图
在山崖上凿洞为墓,洞中雕刻画像,是墓葬文化的一种形式。四川乐山柿子湾崖墓所刻《董永孝亲图》,虽然很简单,并且与别的画幅连在一起,只是一个局部,并且推辘车与树荫下...
20
第四章 北魏石刻孝行图
...
21
一、洛阳石棺床孝行图
汉代之后,佛教兴起。至南北朝时,南方多修寺院、译佛经,北方开凿巨大石窟,并有造像碑的流行。北魏的雕刻技术很高,也很普遍,在刻佛像和造像碑的同时,于墓葬的石棺和棺...
22
二、洛阳升仙石棺孝孙原榖图
1977年河南洛阳邙山上窑村出土的一具北魏石棺,宋代人曾掘出再用,并且补配了一个棺盖。棺身的四面,是北魏人刻的线画。棺前档刻两个门吏,象征房院之门。两侧分别是男...
23
三、洛阳元谧石棺孝行图
洛阳早年出土的北魏元谧石棺,原物已失,只能看到拓片。在石棺的两侧刻了十多幅孝行故事图。构图不分格,交错成一片,均有题榜点明。有“丁兰事木母”、“韩伯余母与丈(杖...
24
四、洛阳孝子石棺孝行图
北魏孝子石棺,洛阳早年出土,现藏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石棺两侧刻孝子故事,均有题榜,为“子蔡顺”、“子董永”、“子舜”、“子郭巨”、“孝孙原榖”等。每个...
25
五、洛阳宁懋石室孝行图
北魏宁懋石室,建造于景明二年(501),1931年河南洛阳翟泉村北邙山坡出土,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据《中国画像石全集·石刻线画卷》介绍:“宁懋石室高138...
26
第五章 宋金“二十四孝”图
...
27
一、“二十四孝”图的出现
既然提倡“孝道”,赞扬人们“尽孝”,为什么要限定二十四个,称作“二十四孝”,并以此为标准和样板呢? 在封建社会,提倡“孝道”的目的并非是单纯的敬老和赡养父母安度...
28
二、北宋辉县石棺二十四孝图
北宋(960—1127)石棺,棺长210 厘米,前高90,宽85 厘米,后高65,宽60 厘米。河南辉县出土。石棺的两侧线刻孝子列女图,共二十四幅。画幅连在一起...
29
三、北宋张君石棺二十四孝图
北宋崇宁五年(1106)张君石棺,1985年河南孟津张盘村出土,棺长220厘米。棺两侧的后半部及后挡刻二十四孝图;在孝行图之前,有仙女打幡,捧仙果及宝瓶等,形成...
30
四、北宋巩义石棺二十四孝图
北宋石棺,河南巩义县米河半个店出土。石棺前档,刻一半掩的假门,门上有竹帘卷起,门的左右刻二侍卫,是以石棺象征庭院房舍。石棺两侧刻二十四孝图。但画面漫漶严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