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甘肃出土砖雕孝行图
宋元时期,甘肃一带普遍将砖雕用于墓葬,数量很多,有的艺术水平也很高。砖面不大,大体为方砖,高宽在30厘米左右。画面也不复杂,一般只有一两个人,道具和场景也较简单,是用雕刻好的模具在砖坯上印出来的。人物造型多用浅浮雕,表现比较细腻,但拓印时因用大拓子致使若干部位的连接处中断,不明底细的人以为原作即是如此,却不知是拓印所出现的效果。砖雕的内容,以表现日常生活者居多,有一些舂米、推磨、牵马、赶骆驼,以及侍女等画面,相当精彩。表现孝行故事的砖雕参错在以上砖雕之间,少者三三两两,多者五六七八,大都是从当时流行的“二十四孝”中选出的常见者,墓葬之间重复者很多,但表现形式和处理手法不同,反而给研究者提供了相互比较的条件。

王祥卧冰(—)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在这一部分中,我所引用的资料,主要出自《中国画像砖全集·全国其他地区画像砖》和陈履生、陆志宏编著的《甘肃宋元画像砖》两个本子。但后者对于画像砖的时代和出土地点均不标明,只是笼统地联称“宋元”,在介绍文字中说明出土地有定西、通渭、陇西、漳县、渭源、临洮、会宁、榆中等地,这是很不利于研究的。审视作品,宋元两个时代,艺术风格确实比较接近,有的难以区别,地区差异也不大,这可能是编著者的初衷所在。正因为艺术的区别不大,说明传统的继承关系,更须了解时代和地区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元代《二十四孝》的成书和定型,大约是在元代中后期,因为只是一本书,并非官方的规定,在当时的影响可能不大。现在所见到的所谓“原本”,均为明清之作。换句话说,《二十四孝图》的真正影响是在明清。相反,在甘肃出土的这些图像中,有不少是《二十四孝图》所没有收入的,如“孝孙原榖”、“柏榆泣杖”、“紫荆复萌”等,反而为人们所习见,另外,还有新的孝子故事被画出来,如“梁公望云”和“茅生杀鸡”。

王祥卧冰(二)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郭巨埋儿(—)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夫妻两人,一人持铲,一人抱儿,在挖坑前后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一旦见到黄金,两人不约而同地举手抚头,作对称式构图。郭巨感到震惊,郭巨的妻子呢?一个母亲该是怎样的感情?

郭巨埋儿(二)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郭巨为母埋儿,挖到黄金,且不说故事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作者显然是夸张了那黄金耀眼的光泽。并且其中夹杂着带孔的铜钱,明显是雕刻工匠的演绎。

董永卖身(—)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董永卖身》即《卖身葬父》。汉代以来,有关董永的故事,一般分作两段——“侍父孝行”和“卖身葬父”。也就是因家贫为人作佣,将年老多病的父亲带到田头树荫下照顾;父亲死后,无钱葬埋,只好将自己租贷给财主,在上工的路上遇到了织女。早期的孝行图多是前者,视后者为神话传说。但到宋元时期,大都是画董永和织女了。
此图表现董永初见织女时,招手仰望天仙下凡。

董永卖身(二)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神话传说,天帝同情董永的孝行,派织女下凡,帮助董永。当董永了解了织女的来意之后,不仅出乎意料,简直高兴得手足无措了。

董永卖身(三)
元代砖雕,甘肃陇西出土
神与人的结合,只有在神话中才会产生,因为现实是不存在的。即使如此,这在中国神话中也是不多见的。董永因“孝”而得的际遇最高,此图中的他明显以感激之心跪在织女面前。

曹娥哭江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父亲祭神淹死于江中,曹娥沿江寻父,哭号动人,最后投江,负出父亲。画面清晰,但较简单。对于造型艺术来说,宽边框起了很大的补救作用。它圈出了特定的空间,可使简单的画面不显单调。

闻雷泣墓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母亲生前怕雷声。王裒每遇风雨,听到雷声,便急忙跑到母亲的墓前,担心母亲受到惊吓。据说他后来隐居,曾教授《诗经》,读到“蓼莪”篇之“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痛哭流涕。

鹿乳奉亲
元代砖雕,甘肃通渭出土
郯子父母俱在,年老有目疾,据说饮鹿乳可治,但从哪里得到鹿乳呢?郯子想出了个办法,披鹿皮化装成鹿的模样,去山林混入鹿群中以取得鹿乳。危险的是遇到猎人,群鹿皆跑,唯独他还留在那里,幸亏呼喊说明,才免于被射。

啮指心痛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曾子即曾参,少时到山中打柴,家中有客人来,母亲着急,咬了自己的手指,曾参顿时感到心痛,以为家里出了事,赶紧归家。据说这是一种“心灵感应”,长期以来,有人相信,有人怀疑。难道只有“孝子”如此吗?

伯瑜泣杖
元代砖雕,甘肃陇西出土
人老力衰,是自然规律。韩伯瑜(柏榆)的母亲再严厉好强,管教儿子用杖罚的办法已经无效,因为她打不动了。孝子伯瑜有感于此,竟然为棍杖打不痛而哭泣,可以说体会细致入微,也是难得的。

丁兰刻木
宋、元代砖雕,甘肃陇西出土
丁兰幼失双亲,成人后未及尽孝,便刻木为像,进行奉养。历代孝子传中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丧母,只刻了一座木像,有的说是双亲。此图画了两座像。问题在于,孝书上说木像不但有喜怒之情,并且能掉眼泪,这可信吗?

孟宗哭竹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孟宗的母亲生病,想吃竹笋,可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哪有竹笋呢?小小的孟宗跑到竹林里抱竹痛哭:怎么不生竹笋?天真的孩子想尽孝,虽然没有做到,但是符合儿童心理,可亲可爱。如果真的为天地所感,突然从土中长出竹笋来,显然是“感应论”者所造作。

陆绩怀橘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六岁的陆绩有机会到一个高官家里做客,人家招待他吃橘子,他悄悄地藏了两个在袖中,临走时举手作揖向主人拜别,橘子掉了出来。人家问他:你怎么会这样呢?他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主人由责问而感到惊奇。

紫荆复萌·门窗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左)紫荆复萌:维护旧式大家庭,以紫荆三枝喻兄弟三人不再分家。
(右)门窗:墓室密封,不透气,不通风,刻此门窗为象征。

门窗·孝孙原榖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左)门窗:以雕刻的图像,象征墓室的门窗。
(右)孝孙原榖:画面中是祖孙三代,父亲要遗弃祖父,孝孙原榖救护了祖父。

王祥卧冰·门窗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左)王祥卧冰:赤身躺在冰面上,将冰融化,能跳出鲤鱼来吗?
(右)门窗:墓室不透气,不通风,以雕刻的门窗作为象征。

门窗·郭巨埋子
宋元时期,甘肃出土
(左)门窗:以雕刻的图像,象征墓室的门窗。
(右)郭巨埋子:活埋儿子,为了赡养母亲,是值得伦理学研究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