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渗性缺水

二、低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又称为“慢性或继发性缺水”“低钠血症”,是指细胞外液水、钠离子同时丧失,但钠离子丢失的比例高于水分的丢失。细胞外液因钠离子浓度降低而导致渗透压下降,因此患者往往脱水也没有明显的渴感,但因为细胞外液低渗,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容易造成细胞水肿,特别是脑细胞水肿,甚至致命。

【临床表现】

根据缺钠程度将低渗性缺水分为3度。

1.轻度缺钠

血清Na+130~135mmol/L或缺Na+0.5g/kg体重。患者感乏力、头昏、手足麻木,但无口渴感。尿量正常或稍多,尿钠、氯减少,尿比重低。

2.中度缺钠

血清Na+120~130mmol/L或缺Na+0.5~0.75g/kg体重。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厌食、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直立性晕厥、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3.重度缺钠

血清Na+<120mmol/L或缺Na+0.75~1.25g/kg体重。除有上述中度缺钠症状外,还有肌肉痉挛性抽搐、表情淡漠、木僵乃至昏迷,常伴有严重休克、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

【辅助检查】

1.尿检

尿Na+、C1-显著降低,尿比重<1.010。

2.血常规

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BUN)均升高。

3.血清钠及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清钠<135mmol/L,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多低于280mOsm/L。

【治疗原则】

1.原发病的治疗

积极祛除或控制原发疾病。

2.轻度或中度低钠血症的治疗

首选等渗盐水纠正,按临床分度经验性补充累积缺失钠量及液体量并补充每天生理需要量。

3.重度低钠血症的治疗

可选用高渗盐水(3%~5%)并结合胶体溶液,迅速恢复机体有效循环血量。

4.长期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

宜同时补充血浆蛋白。

5.补钠量计算

①经验法:补钠量(g)=估计丢失钠程度(g/kg体重)×体重(kg)。②公式法:补钠量(g)=[142mmol/L-实测血清钠(mmol/L)]×体重(kg)×0.6(女性×0.5)。③一般首日补钠量控制在累计损失量的1/3~1/2,并加上当日生理需要量。

6.补钠的治疗

初期目标水平宜使血清钠维持于130~135mmol/L,速度不宜过快,血钠上升速度不超过12mmol/L(即平均血清钠上升速度为0.5~1mmol/L),切忌高钠血症致细胞缺水。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型(胖瘦)及有无重要脏器的疾病等;评估导致体液失衡的病因与类型。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是否经常感到软弱、疲乏、头晕、手足麻木,但口渴不明显,是否经常有恶心、呕吐、直立性晕厥。当患者缺钠进一步加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等循环衰竭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1)评估患者对体液失衡的心理反应。

(2)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掌握与了解的程度。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长期大量呕吐、胃肠减压等原因致慢性体液丧失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低血压有关。

【护理措施】

遵医嘱补充等渗或高渗盐水以维持充足的体液量,以纠正细胞外液的低渗状态及血容量不足。其他护理措施参见“等渗性缺水”。

【健康教育】

(1)高温环境作业者和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者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且宜饮用含盐饮料。

(2)有进食困难、呕吐、腹泻和出血等易导致体液失衡症状者应及早就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