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伤性休克

二、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的外伤或大手术造成血液或血浆丧失,并且由于胸部创伤的直接作用、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进一步影响了心血管系统造成的休克。常见原因有胸腹联合损伤、复杂性骨折、挤压伤、大面积撕裂伤等。

【临床特点】

(1)全血或血浆的丢失可加重损伤部位的内出血、渗出、水肿而致血容量减少。

(2)严重创伤容易感染,细菌及内毒素可加重休克。

(3)损伤组织坏死、分解可产生具有血管抑制作用的组胺、蛋白分解酶等炎性因子。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较单纯低血容量性休克高。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出现DIC的时间较早,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监测;其他方面的实验室检查与失血性休克相同。

2.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提供创伤和致伤机制的信息,有条件者应该尽可能完善此方面检查。

【治疗原则】

1.恢复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提供足够的肺换气条件

2.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1)迅速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

(2)吸氧。

(3)积极处理胸部创伤,如堵塞开放性气胸的胸壁伤口,发生张力性气胸时应用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降低胸腔内压力。

(4)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5)根据条件和具体情况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3.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1)根据临床表现和监测结果估计不同程度休克时有效循环血量的丧失量。

(2)扩容首先采用电解质溶液,予以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3)在发生多发性创伤、大面积挤压伤和严重的开放性创伤时,扩容总量应超过估计丧失量的1倍。

(4)当输入量达到估计丧失量的1.5倍时,如果血压仍不回升,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监测结果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4.原发性创伤处理

积极处理引发休克的原发创伤。

5.手术治疗

需手术治疗者,尽量在血压回升或稳定后进行。

6.预防和治疗护理

(1)预防和治疗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预防和治疗感染:①常规应用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②必要时可以使用免疫制剂。③充分引流伤口。

(3)预防和治疗可能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护理评估】

参见“失血性休克”的相关内容。

【护理诊断】

参见“失血性休克”的相关内容。

【护理措施】

1.心理支持

由于创伤性休克发病突然,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大多处于极度恐慌、不安的状态,甚至可能出现情绪休克。因此,在救护过程中,应理解并鼓励患者表达情绪,以通俗简练、亲切和蔼的语言鼓励及支持患者,并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组织抢救工作,树立患者的信心。

2.妥善固定

现场急救中简单而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是为了缓解疼痛,避免血管、神经的进一步损伤。不必强行将开放性骨折的断端复位,以免污染。

3.镇痛护理

创伤后剧烈疼痛是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加重休克,应及时予以镇痛。休克患者的外周循环较差,肌内注射镇痛药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可考虑经静脉注射。若患者存在呼吸障碍,则禁用吗啡。

4.监测血糖

创伤性休克后部分患者因胰岛素抵抗而表现出高血糖症,从而导致严重的感染、多发性神经损伤、MODS,甚至死亡。因此,应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遵医嘱及时予以胰岛素治疗。其余护理措施参见“失血性休克”的相关内容。

【健康教育】

参见“失血性休克”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