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机体摄水量超过排水量,水潴留体内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较少见。
常见病因有:①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②各种原因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过多。③机体摄水过多或静脉补液过多。
【临床表现】
按起病的急、缓分为两类。
1.急性水中毒
因脑细胞肿胀和脑组织水肿可致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躁动、谵妄、惊厥,甚至昏迷,严重者发生脑疝。
2.慢性水中毒
多被原发病的症状所掩盖;可出现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体重增加、皮肤苍白等症状,一般无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量及血浆渗透压均降低,平均红细胞容积增加,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治疗原则】
立即停止水分摄入。轻者在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后,水中毒即可解除。严重者需用利尿剂以促进水排出。一般可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250mL快速(20min内)静脉滴注;也可静脉注射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型(胖瘦)及有无重要脏器的疾病等;评估导致体液失衡的病因与类型。
2.身体状况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以脑细胞水肿症状最为突出,患者可有头痛、意识不清、嗜睡、躁动、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慢性有乏力、恶心、呕吐、嗜睡等。
3.心理-社会状况
(1)评估患者对体液失衡的心理反应。
(2)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掌握与了解的程度。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水分摄入过多、排出不足或脏器功能不全有关。
2.有受伤害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肺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
【护理措施】
1.纠正体液量过多
(1)祛除病因和诱因:①停止可能继续增加体液量的各种治疗,如应用大量低渗液或清水洗胃、灌肠等。②对易引起ADH分泌过多的高危患者,如疼痛、失血、休克、创伤、大手术或急性肾功能不全者,严格按治疗计划补充液体,切忌过量和过速。
(2)相应治疗的护理:①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每天限制摄水量为700~1000mL。②对重症水中毒者,遵医嘱给予高渗溶液,如5%氯化钠溶液等,以迅速改善体液的低渗状态和减轻脑细胞肿胀;同时注意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和尿量。③对需经透析治疗以排出体内过多水分的患者予以透析护理。
2.监测血压
定时监测血压,告知血压偏低或不稳定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以免因直立性低血压或眩晕而跌倒受伤。
3.建立安全的活动模式
为了减少患者受伤的危险,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活动的时间、量及形式,如患者除在床上主动活动外,也可由他人协助在床上做被动运动。根据患者肌张力的改善程度,逐步调整活动内容、时间、形式和幅度,以免长期卧床致失用性肌萎缩。
4.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①移去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减少意外受伤的可能。②对定向力差及意识障碍者,建立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等,以免发生意外。
5.加强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脑水肿或肺水肿进展程度。
【健康教育】
(1)高温环境作业者和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者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且宜饮用含盐饮料。
(2)有进食困难、呕吐、腹泻和出血等易导致体液失衡症状者应及早就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