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醉 前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的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其他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麻醉分为以下几类。
(1)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肌内注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患者意识消失而周身不感到疼痛。它包括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2)局部麻醉:指将局部麻醉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患者局部无痛而神志清醒。它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及神经丛阻滞麻醉。
(3)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它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脊膜外阻滞,其中硬脊膜外阻滞包括骶管阻滞。
(4)复合麻醉:是合并或配合使用不同药物或(和)方法施行麻醉的方法。它包括静吸复合麻醉、全身麻醉与非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等。
(5)基础麻醉:是麻醉前使患者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麻醉处理的方法。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个人史:如特殊嗜好和药物成瘾史等。
(2)既往史:如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病史,有无静脉炎;评估有无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下颌畸形或颈椎病等。若有高血压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是否已得到有效控制。
(3)既往手术史、麻醉史:手术类型、术中及术后情况、麻醉方法、麻醉药种类等。
(4)用药史:药名、剂量、方法、时间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有无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过敏史等。
(5)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无过敏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史。
2.身体状况
(1)评估患者局部有无牙齿缺少或松动、是否有义齿。
(2)评估患者是否有意识和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的改变;有无营养不良、发热、脱水及体重降低的变化;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及水肿等征象。
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方式、麻醉前准备、麻醉中护理配合和麻醉后康复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了解其所担心的问题、家庭和单位对患者的身心支持程度等。
【护理诊断】
1.焦虑与恐惧
与对手术室环境陌生,担心麻醉安全性和手术等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麻醉前、麻醉后须注意和配合的知识。
3.潜在并发症
特别要注意的是,呼吸道不受误切和呕吐的威胁。手术麻醉前,8~12h内禁食,4~6h内禁饮。
【护理措施】
1.缓解焦虑和恐惧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麻醉师情况、麻醉方法、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急救准备情况,术中可能出现麻醉的不适感及麻醉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身心状况和预防,护理措施和配合方法等;针对其顾虑的问题做耐心解释。
2.告知患者有关麻醉须知和配合方面的知识
(1)告知和签署麻醉同意书:术前,麻醉师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麻醉的方式、麻醉中和麻醉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征求其同意并签署麻醉同意书后方能实施麻醉。
(2)麻醉前用药:在术前30min给患者应用。
【健康教育】
(1)麻醉前向患者解释麻醉方法和手术进程,讲述麻醉操作的配合要点及麻醉后注意事项。
(2)提前1~3d访视患者,解答患者对麻醉的疑问,消除患者焦虑、紧张、害怕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