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又称为“原发性缺水”“高钠血症”,是指细胞外液水分和钠离子同时损失,且水分的丢失比例高于钠离子的丢失。细胞外液因钠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导致渗透压升高,因此患者常有明显的渴感,但由于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容易造成细胞膜及细胞器损伤、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根据缺水程度一般将高渗性缺水分为3度。
1.轻度缺水
口渴为主,无其他症状,缺水量占体重的2%~4%。
2.中度缺水
表现为极度口渴、乏力、眼窝明显凹陷、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心率加快、尿少、尿比重增加(>1.025)。缺水量占体重的4%~6%。
3.重度缺水
除有上述症状外,可出现烦躁、谵妄、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症状,血压下降乃至休克,少尿乃至无尿,以及氮质血症等。缺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
【辅助检查】
1.尿常规
尿比重升高(>1.030)。
2.血常规
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
3.血清钠及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清钠>150mmol/L,血浆晶体渗透压>320mOsm/L。
【治疗原则】
1.补充水分
用等渗或低渗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0. 45%氯化钠注射液)。
2.累积失液量计算
①经验法:补液量(L)=体重(kg)×缺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数。②公式法:补液量(mL)=(实测血清钠-142)(mmol/L)×体重(kg)×4(女性×3)。
3.补液
补液同时应注意监测血钠水平,并在血清钠恢复正常水平后适当补钠,尿量≥40mL后应同时补钾。
4.纠正高钠
纠正高钠不宜过快,血钠水平应在48~72h内逐渐恢复正常,以避免细胞外液渗透压急剧降低导致急性脑水肿。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型(胖瘦)及有无重要脏器的疾病等;评估导致体液失衡的病因与类型。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是否有轻度缺水、中度缺水或者重度缺水的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1)评估患者对体液失衡的心理反应。
(2)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掌握与了解的程度。
【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高热、大汗等有关。
2.口腔黏膜改变
与体液不足、口腔黏膜干燥有关。
3.有受伤害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充足的体液量
鼓励患者饮水或遵医嘱经静脉输注非电解质溶液。注意补液时先适当给予葡萄糖溶液,再给予晶体溶液。因高渗性缺水者也有缺钠,只是因缺水更多致血液浓缩,才使血清钠浓度相对升高。故在输液过程中,应观察血清钠含量的动态变化,必要时适当补钠,避免低钠血症。其他补液护理参见“等渗性缺水”。
2.做好口腔护理
对于不能饮水者,鼓励患者漱口,必要时润唇。
3.监测血压
定时监测血压,告知血压偏低或不稳定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以免因直立性低血压或眩晕而跌倒受伤。
4.建立安全的活动模式
为了减少患者受伤的危险,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活动的时间、量及形式,如患者除在床上主动活动外,也可由他人协助在床上做被动运动。根据患者肌张力的改善程度,逐步调整活动内容、时间、形式和幅度,以免长期卧床致失用性肌萎缩。
5.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1)移去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减少意外受伤的可能。
(2)对定向力差及意识障碍者,建立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等,以免发生意外。
【健康教育】
(1)高温环境作业者和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者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且宜饮用含盐饮料。
(2)有进食困难、呕吐、腹泻和出血等易导致体液失衡症状者应及早就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