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术 前

第一节 手 术 前

外科患者在手术前不仅应注意疾病本身,更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评估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使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包括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的功能及营养、心理状态等。因此,需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各项辅助检查结果,以准确估计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同时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后加以防治。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现病史。

询问本次发病的诱因、主诉、主要症状与体征。

(2)既往史。

询问既往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史;有无手术史;用药情况、有无药物过敏等。

(3)个人史。

询问有无吸烟、饮酒习惯,吸烟、饮酒的量和次数;询问女性患者的月经、生育史等。

通过以上询问,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了解患者对手术、麻醉、预后及对手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

2.身体状况

(1)营养状态。

测量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上臂周径、血浆白蛋白等,全面评定患者的营养状态。

(2)体液平衡。

有无体液失衡的原因,如摄入不足、发热、呕吐、腹泻、多尿、肠梗阻、急性胃扩张等,有无脱水及脱水程度、类型,有无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有无感染。

有无咳嗽、咽痛、体温升高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观察皮肤,特别是手术区域的皮肤有无损伤和感染。

(4)重要器官的功能。

A.心血管功能: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四肢末梢循环状况,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贫血等增加手术危险的因素。

B.呼吸系统功能:呼吸形态,有无哮喘、咳嗽、咳痰、胸痛;有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增加手术危险性的因素。

C.泌尿系统功能:排尿情况,有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观察尿量和尿液颜色、性状,肾功能监测情况,有无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等增加手术危险的因素。

D.肝功能:有无黄疸、腹水、肝掌、蜘蛛痣、呕血、黑便等,有无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史或长期饮酒史,了解肝功能情况。

E.血液功能: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皮肤是否有出血点和瘀斑等增加手术危险性的因素。

F.内分泌功能:有无糖尿病病史。

G.神经系统功能:有无头晕、眩晕、耳鸣、步态不稳、抽搐和昏迷等增加手术危险性的因素。

3.心理-社会状况

(1)评估心理状态。

无论何种手术,患者的心理矛盾突出,除表现为感情脆弱、情绪波动、自尊心和依赖性增加外,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故手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以保证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顺利进行。

(2)评估社会支持系统。

了解家属、单位对疾病与手术的看法,对患者的支持、关心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承受能力。

【护理诊断】

1.焦虑和恐惧

与罹患疾病、接受麻醉和手术、担心预后及住院费用高、医院环境陌生等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消耗、营养摄入不足或机体分解代谢增强等有关。

3.睡眠形态紊乱

与疾病导致的不适、环境改变和担忧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手术、麻醉相关知识及术前准备知识。

5.体液不足

与疾病所致体液丢失、液体摄入量不足或体液在体内分布转移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心理准备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病情及需要,给予安慰。通过适当的沟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

(2)认知干预。

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病情,指导患者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心理支持和疏导。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倾听其诉说,帮助患者宣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耐心解释手术必要性,介绍医院技术水平,增强治疗信心;动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感受到被关心和重视。

(4)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帮助患者认知疾病、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术后用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逐步掌握术后配合技巧及康复知识,使患者对手术的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足够的认知及心理准备。

2.一般准备与护理

(1)饮食和休息。

加强饮食指导,鼓励摄入营养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消除引起不良睡眠的诱因,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告知放松技巧,促进患者睡眠。病情允许者,适当增加白天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安眠药。

(2)适应性训练。

①指导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以适应术后床上排尿和排便。②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③部分患者还应指导其练习术中体位。④教会患者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方法并进行练习。

(3)输血和补液。

拟行大、中手术前,遵医嘱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备好一定数量的红细胞或血浆。凡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者,在术前予以纠正。

(4)协助完成术前检查。

遵医嘱完成术前各项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检查,必要时监测有关凝血因子;协助医师最大限度的改善心、肺、肝、肾功能,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5)预防术后感染。

及时处理已知感染灶,避免患者与其他感染者接触,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抗生素适用于:①涉及感染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清创时间长、难以彻底清创者。③操作时间长、创面大的手术。④胃肠道手术。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器官移植术。

(6)胃肠道准备。

①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h,禁饮4h,以防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②术前一般不限制饮食种类,消化道手术者,术前1~2d进食流质饮食。③术前一般无须放置胃管,但消化道手术或某些特殊疾病(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应放置胃管。④一般于术前1d晚行清洁灌肠,使术中肠腔处于空虚状态以减少并发感染的机会。⑤肠道手术前3d开始做肠道准备。⑥幽门梗阻者,术前洗胃。

(7)手术区皮肤准备。

A.洗浴:术前1d下午或晚上,清洗皮肤。细菌栖居密度较高的部位(如手、足),或不能接受强刺激消毒剂的部位(如面部、会阴部),术前可用氯己定反复清洗。腹部及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应注意脐部清洁。若皮肤上有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用松节油或75%乙醇擦净。

B.备皮:手术区域若毛发细小,可不必剃毛;若毛发影响手术操作,手术前应予剃除。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包括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不同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范围可见表4-1。

表4-1 常用手术皮肤准备的范围

(8)术日晨的护理。

①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②体温升高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时,应延迟手术。③进入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尽尿液;预计手术时间将持续4h以上及接受下腹部或盆腔内手术者,留置导尿管。④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留置胃管。⑤遵医嘱予以术前用药。⑥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发夹、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⑦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片、CT片、特殊用药或物品等,随患者带入手术室。⑧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患者、手术部位及名称等,做好交接。⑨根据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准备麻醉床,备好床旁用物,如负压吸引装置、输液架、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

3.特殊准备与护理

(1)急症手术者。

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急救处理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立即输液,改善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状况。若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尽快处理伤口等。

(2)营养不良。

生化检查血清蛋白在30~35g/L或以下、血清转铁蛋白低于1.5mg/L、体重1个月内下降5%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患者常伴低蛋白血症,可引起组织水肿,影响愈合;此外,营养不良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因此,术前尽可能改善其营养,择期手术最好在术前1周左右,经口服或静脉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利术后组织的修复和创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高血压。

患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时可不做特殊准备。高血压患者术前2周停用利血平等降压药,指导患者改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合适的降压药以控制血压,但不要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才手术。

(4)心脏病。

伴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其术前准备应注意:①长期低盐饮食和服用利尿药物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者,术前需纠正。②有心律失常者,偶发的室性期前收缩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有心房纤颤伴心室率≥100次/min以上者,遵医嘱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若出现心动过缓,心室率≤50次/min,术前遵医嘱用阿托品0.5~1.0mg,必要时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良好监护下施行手术。④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障碍。

①术前2周停止吸烟。②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③哮喘患者,可口服地塞米松等药物,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④痰液黏稠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或服用药物使痰液稀薄,利于咳出。经常咳浓痰的患者,术前3~5日使用抗生素,若病情允许,指导患者行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⑤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推迟至治愈后1~2周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需用抗生素并避免吸入麻醉。⑥重度肺功能不全及并发感染者,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其肺功能、待感染控制后再施行手术。

(6)肝疾病。

手术创伤和麻醉都将加重肝负荷。术前做各项肝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肝功能情况。肝功能轻度损害者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力;肝功能损害严重或濒于失代偿者,如有营养不良、腹水、黄疸等,或有急性肝炎患者,手术耐受力明显减弱,除急症抢救外,一般不宜手术。术前予高糖、高蛋白饮食改善营养状况。遵医嘱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0mL、胰岛素20U、10%氯化钾20mL的混合液增加肝糖原储备,必要时输注入血清蛋白、少量多次新鲜血液、维生素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增加凝血因子等,改善全身情况。有胸、腹水者,限制钠盐,遵医嘱用利尿剂。

(7)肾疾病。

麻醉、手术创伤、某些药物等都会加重肾负担。术前做各项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肾功能情况。依据24h肌酐清除率和血尿素氮测定值可将肾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度(表4-2)。轻度、中度肾功能损害者,经过适当的内科处理多能较好地耐受手术;重度损害者需在有效透析治疗后才可耐受手术,但手术前应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功能。

表4-2 肾功能损害程度

(8)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并发症(如心血管和肾病变)。一般实施大手术前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尿糖为+~++为宜。如系应用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者,术前均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每4~6小时1次,使血糖和尿糖控制于上述水平。为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尽量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静脉输液时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按1U∶5g给予。禁食期间定时监测血糖。

(9)妊娠。

妊娠患者患外科疾病需行手术治疗时,须将外科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放在首位。如妊娠合并阑尾穿孔,胎儿病死率为8.7%;并发弥漫性腹膜炎的妊娠晚期患者全部早产,胎儿病死率约为35.7%。如果手术时机可以选择,妊娠中期相对安全。如果时间允许,术前应尽可能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功能,特别是心、肾、肝、肺等功能,若发现异常,术前尽量纠正。需禁食时,从静脉补充营养,尤其是氨基酸和糖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确有必要时,允许行放射线检查,但必须加强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尽量使辐射剂量低于0.1Gy。为治疗外科疾病而必须使用药物时,尽量选择对孕妇、胎儿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如镇痛药吗啡对胎儿呼吸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可用哌替啶代替,但应控制剂量,且分娩前2~4h内不用。

(10)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

①监测凝血功能。②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药物(如布洛芬)的患者,术前7d停药。③术前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只要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小手术可安全施行;大手术前4~7d停用华法林,但是对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在此期间应继续使用肝素。④择期大手术患者在手术前12h内不使用大剂量低分子量肝素,4h内不使用大剂量普通肝素;心脏外科患者手术24h内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⑤在抗凝治疗期间需急诊手术的患者,一般需停止抗凝治疗。用肝素抗凝者,可用鱼精蛋白拮抗;用华法林抗凝者,可用维生素K和(或)血浆或凝血因子制剂拮抗。

【健康教育】

(1)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要有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饮食。

(2)介绍术前处置的程序和意义,如饮食管理、戒烟、备皮、备血、灌肠等。

(3)讲解术后可能留置的引流管、氧气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的目的和意义。

(4)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

(5)指导患者做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床上排便排尿的适应性训练,学习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肢体活动的方法;对胸腹部手术患者,要指导其学会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及在咳嗽时如何保护切口;手术体位的适应性训练,如甲状腺手术者,术前要练习头颈部过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