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腹 痛
腹痛是普通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分为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病变性质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相关因素包括腹膜炎症;腹腔脏器的炎症、溃疡、肿瘤、脏器扭转或破裂及空腔脏器梗阻;中毒与代谢障碍;神经精神因素;腹腔外病变如肺炎、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疼痛可向腹部放射而致腹痛。
【临床表现】
(1)腹痛多见于消化器官膨胀、肌肉痉挛、炎症、溃疡、缺血、腹膜刺激等,也为胃肠功能紊乱的常见症状。
(2)腹痛还见于全身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腹外脏器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和下叶肺炎等。
(3)腹痛表现为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疼痛,如隐痛、钝痛、灼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
(4)胃、十二指肠病变引起的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畏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
(5)小肠病变呈脐周疼痛,并有腹泻、腹胀等表现。
(6)大肠病变所致的腹痛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
(7)急性胰腺炎常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
(8)急性腹膜炎时疼痛弥漫全腹,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
1.血、尿、粪的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炎症病变。尿中出现大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或外伤。有蛋白尿和白细胞则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脓血便提示肠道感染,血便提示狭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栓栓塞、出血性肠炎等。
2.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淀粉酶增高提示为胰腺炎,是腹痛鉴别诊断中最常用的血生化检查。血糖与血酮的测定可用于排除糖尿病酮症引起的腹痛。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的检查对判断病情亦有帮助。
3.腹腔穿刺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
腹痛诊断未明而发现腹腔积液时,必须做腹腔穿刺检查。穿刺所得液体应送常规及生化检查,必要时还需做细菌培养。不过通常取得穿刺液后肉眼观察已有助于腹腔内出血、感染的诊断。
4.实时超声与CT检查
此项检查对肝、胆、胰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必要时依超声检查定位做肝穿刺,肝脓肿、肝癌等可因此确诊。
5.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检查在腹痛的诊断中应用最广。膈下发现游离气体的,即可确定为胃肠道穿孔。肠腔积气扩张、肠中多数液平则可诊断为肠梗阻。输尿管部位的钙化影可提示输尿管结石。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的提示后腹膜炎症或出血。X线钡餐造影或钡灌肠检查可以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唯在疑有肠梗阻时应禁忌钡餐造影。胆囊、胆管造影,内镜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经皮穿刺胆管造影对胆系及胰腺疾病的鉴别诊断甚有帮助。
6.内镜检查
可用于胃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在慢性腹痛的患者中常用。
7. B超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胆道和泌尿系结石、胆管扩张、胰腺及肝大、脾大等。对腹腔少量积液、腹内囊肿及炎性肿物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8.心电图检查
对年龄较大者,应做心电图检查,以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排除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治疗原则】
1.胃肠减压
急腹症患者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可有效减轻腹痛症状。护士应注意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冲洗,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同时应密切倾听患者主诉,如排气情况。
2.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仍为解除胃肠道疾病疼痛的重要措施,镇痛的药物种类甚多,应根据病情,疼痛性质和程度选择性给药。一般疼痛发生前用药要比疼痛发生后用药效果好,且剂量偏小。疼痛缓解或消失后及时停药,防止不良反应及耐药性,有些药物可致成瘾,更应慎用。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腹痛发生的时间、起病原因或诱因、部位、与体位的关系、程度和持续时间。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有无缓解的方法。必须注意患者的神态、生命体征、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3.心理-社会状况
患者有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因素。
【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
与疾病,担心手术预后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
与疾病没有得到确诊,随意使用镇痛药有关。
3.疼痛
与消化器官膨胀、肌肉痉挛、炎症、腹膜刺激等因素有关。
4.潜在并发症
穿孔、休克。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强度变化,有无伴随腹痛发生的相关症状,有无周期性以及与进食和服药的关系。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剧烈腹痛如穿孔、绞痛时要注意有无休克的发生。
2.饮食护理
无饮食限制时,采用少量多餐,无刺激性、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素,易于消化的饮食。合理进食可以减轻食物对腹部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缓解疼痛。消化性溃疡应避免进食刺激胃酸过度分泌的食物,如刺激性调味品、烟、酒等,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无刺激性、低纤维、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等,应定时、定量进餐。胆囊炎应低脂肪饮食。
3.休息与体位
需卧床休息及保持舒适体位,一般采取下肢屈曲的仰卧位或侧卧位。
4.禁食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
可减轻腹痛、腹胀,禁食期间应予营养支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合并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5.按医嘱予以镇痛解痉药
常用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护士要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禁用哌替啶、吗啡等麻醉剂。
6.冷热的应用
腹痛患者不可轻易使用冷热治疗,应排除器质性病变后酌情使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抑制炎症扩散;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炎症时禁用。
7.正确应用药物
抑酸药宜在餐后1~2h服;解痉药在餐后6h及睡前服用;保护胃黏膜药在餐前30min服用。
8.心理护理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除做好身体的常规准备外,更应做好心理准备。术前给予患者安慰、解释工作,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及恐惧感。
9.指导患者减轻疼痛
(1)保持舒适体位:主要以患者认为舒适的姿势为主。一般采用仰卧或侧卧,下肢屈曲可避免腹壁紧张,减轻疼痛。
(2)胸式呼吸可避免腹部病变部位受到刺激,引起腹痛加重。
(3)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焦虑,避免压力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4)指导患者自我控制或经由暗示性的情境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如松弛技巧、自我暗示法、呼吸控制法、音乐疗法等。
【健康教育】
(1)腹痛时要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与周期性、进食及服药有无关系。
(2)合理进食可以减轻食物对腹部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
(3)消除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