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与呕吐
恶心是上腹部的一种特殊不适感觉,是欲将胃内容物经口吐出,严重恶心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头晕、出汗、流涎、心率改变、血压下降及四肢厥冷等。
呕吐是横膈、肋间肌及腹部肌肉的收缩,呼吸运动停止,将胃内容物或部分小肠内容物不自主地经贲门、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反射动作。相关因素主要有中枢性呕吐和反射性呕吐,外科常见的原因为反射性呕吐;胃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肝、胆、胰腺疾病。某些药物如麻醉镇痛药、抗生素、抗癌药等使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引起中枢性呕吐。
【临床表现】
1.胃源性呕吐
由胃黏膜的炎症或胃黏膜受物理、化学、细菌毒物的刺激,幽门痉挛与梗阻等引起。呕吐物多有消化液及食物,若有胆汁反流入胃则呕吐物常含绿色胆汁;若有慢性胃出血,血液与胃酸发生反应而呈咖啡色;呕吐物含有宿食和腐败气味提示幽门梗阻。
2.反射性呕吐
腹腔内感觉神经受刺激引起,如急性胆道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呕吐时常伴有恶心,有明显的上腹痛,呕吐后并不感到舒适。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与炎症、内分泌代谢及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等有关实验室检查。
2.辅助检查
可做B超、胃镜、ERCP、超声内镜、CT、磁共振等特殊检查。
【治疗原则】
1.胃肠道疾病
(1)因消化道良性或恶性病变造成的狭窄或梗阻所致的呕吐,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只有经扩张、置入支架或手术治疗,解除狭窄或梗阻之后,呕吐症状才会消失。
(2)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未进行扩张或手术治疗之前,可选用钙离子通道拮抗药或硝酸甘油餐前半小时口服或餐前15~30min舌下含化治疗,早期可改善呕吐及梗阻症状;或者试用肉毒杆菌毒素行狭窄局部注射治疗。
(3)胃肠道急性炎症性病变引起的呕吐,应积极选用抗生素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补充维生素;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恶心与呕吐则可应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剂;如果呕吐是由胃肠道痉挛所致,则可应用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能药物。
2.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
是导致恶心、呕吐的常见病因之一。恶心、呕吐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常与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及上腹部饱胀同时出现,随着护肝治疗及适当的休息之后,恶心、呕吐可逐渐消失。呕吐也是胆道梗阻或绞痛常伴随的症状,只有当胆道梗阻或炎症消除之后,呕吐才会停止;急性胰腺炎时常伴随有恶心、呕吐症状,只有随着采用胃肠减压,减少胰液与胰酶的分泌等措施之后,呕吐才会逐步缓解或终止。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及颅脑外伤等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力增高而导致恶心、呕吐。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应用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细胞水肿的药物治疗,脱水治疗后,不仅可改善呕吐的症状,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保护或恢复脑细胞功能的作用。
4.药物所致的呕吐
多种药物有引起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只要立即停止应用引起呕吐的药物,呕吐症状就会减轻直至消失,因此并不需要应用镇吐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对某些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常采取联合化疗或放疗,或对某些恶性肿瘤采用抗癌药物行介入治疗。但无论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之后,均可引起较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最突出的表现是恶心、呕吐。为了预防或减轻此不良反应,常可应用镇吐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昂丹司琼、格雷司琼等。必须指出,应用这些作用强的镇吐药物之后,也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或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呕吐
对此类原因所致的呕吐,心理治疗是关键。首先应消除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可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是镇静药与胃肠促动力剂,重者可采用多塞平或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治疗。禁忌应用昂丹司琼等强烈作用的镇吐药。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呕吐的原因、频率和时间。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呕吐是否伴有恶心、呕吐方式、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和气味及呕吐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呕吐物的量一般成年人胃内容量约为300mL,幽门梗阻者量可较多。剧烈频繁的呕吐,大量胃液丢失要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而不能进食可导致营养不良。
3.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是否有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向患者解释精神紧张不利于呕吐的缓解,特别是有的呕吐与精神因素有关,紧张、焦虑还会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而治病的信心及情绪稳定则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护理诊断】
1.焦虑
与不能正常进食及反复呕吐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
紧张、焦虑也会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放松可以减少呕吐发生。
3.自理缺陷
与体质虚弱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的时间、次数、呕吐量及性状的变化,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2.休息与体位
病情轻、体力尚可者,可取坐位。病情重、体力差、较虚弱者,协助患者坐起或床头抬高30°~45°,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3.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及医嘱指导患者进食,注意少量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以刺激患者的食欲。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予以静脉输液,并详细记录出入水量。
4.生活护理
保持患者的清洁舒适。呕吐后协助患者清洁口腔,清除周围呕吐物,更换脏衣物;热水洗脸,擦净口鼻周围残存的呕吐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流通。
5.减轻呕吐的护理
当患者有恶心、呕吐时,指导患者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可有效控制或减轻呕吐。
6.药物治疗的护理
按医嘱应用镇吐药及其他治疗。按治疗计划口服或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应用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遵医嘱预防性应用中枢镇吐剂或定时应用,并选择合适的化疗时间,如傍晚、餐后等,可有效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7.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向患者解释精神紧张不利于呕吐的缓解,特别是有的呕吐与精神因素有关,紧张、焦虑还会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而治病的信心及情绪稳定则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指导患者运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术,减少呕吐的发生。
【健康教育】
(1)提高患者对恶心与呕吐发生过程的认知,积极治疗原发病。
(2)指导患者恶心、呕吐时,要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可有效控制或减轻呕吐。
(3)呕吐后要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呕吐量及性状的变化,同时做好口腔卫生,更换脏衣物,保持周围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流畅。
(4)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症状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