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醉 后
【护理评估】
1.术中情况评估
评估麻醉方式、麻醉药种类和用量,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补液量,术中患者有无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心律失常、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2.术后情况评估
(1)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循环系统、肌力恢复状况,自主呼吸状态,有无吞咽呛咳反射恢复,各种管道固定是否牢靠,危重患者做好各种监测,进行安全转送。
(2)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对麻醉后不适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及其家属对麻醉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诊断】
1.疼痛
与手术创伤和麻醉药物作用消失有关。
2.焦虑、恐惧
与患者担心麻醉安全性和手术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麻醉手术后,麻醉用药的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损伤、局部血肿等。
【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的监测
(1)呼吸系统。
A.观察患者呼吸次数、节律及胸腹部呼吸活动幅度,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B.肺部听诊,判断气管导管是否移位,有无肺不张及分泌物积聚等。
C.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了解组织供氧情况。
D.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变化。
(2)循环系统。
A.常规监测心电图,了解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
B.密切监测脉搏和心率变化,注意其强弱、频率、节律变化。
C.密切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了解患者循环血容量及心血管功能。
D.指压甲床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了解末梢循环情况。
E.观察每小时尿量,了解循环灌注情况。
(3)中枢神经系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对疼痛的知觉和体温变化。
2.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条件
(1)意识及肌力恢复。
患者可根据指令做睁眼、张口、舌外伸、握手等动作,上肢抬高时间达到10s以上。
(2)自主呼吸状态良好。
患者无呼吸困难征象,每分钟呼吸频率维持在15次左右;潮气量>5ml/kg;肺活量>15mL/kg;PaCO2<6kPa(45mmHg);吸空气状态下PaO2>8kPa (60mmHg);吸纯氧状态下PaO2>40kPa (300mmHg)。
(3)其他。
吞咽、呛咳反射恢复,鼻腔、口腔及气管内无分泌物。
3.送患者返回病房的指征
(1)神经系统意识恢复;肌力恢复;患者可根据指令睁眼、张口和握手。
(2)呼吸系统。
已拔除气管插管;通气量足够;呼吸频率和节律正常;无呼吸道梗阻;肺部听诊无异常;根据指令可以深呼吸、咳嗽。
(3)循环系统。
心电图示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心率、脉搏、血压正常且稳定。
(4)其他。
无明显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血气分析正常;体温正常。
4.苏醒过程中患者的管理和转送
在转运前应补足血容量;搬动过程中,动作应轻柔、缓慢,确保各种管道的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对有呕吐可能者,应将其头置于侧偏位。对全身麻醉未清醒患者,应在人工呼吸状态下转送;一般患者的转送,可在自主呼吸空气状态下转送;对心脏及大手术、危重患者,则应在吸氧及严密循环、呼吸监测下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