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钙代谢失调
(一)低钙血症
血清钙浓度低于2.25mmol/L。可发生于甲状腺功能低下、低镁血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慢性肾衰竭、严重创伤、挤压伤、坏死性筋膜炎、烧伤和败血性休克时。
【临床表现】
主要在神经肌肉方面,表现为深肌腱反射亢进、低钙击面征(Chvostek征)阳性(即打击面部肌肉致面肌痉挛)、骨骼肌和腹部痛性痉挛、手痉挛以及少数患者可有惊厥。高血钙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Q-T间期延长。
【辅助检查】
血清钙<2.0mmol/L;部分患者可伴血清甲状旁腺素低于正常。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处理原发病,补充钙剂。
2.药物治疗
(1)为缓解症状,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5%氯化钙10mL静脉注射;必要时8~12h后重复注射。
(2)需要长期治疗者可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以逐步减少静脉补钙量。
3.纠正碱中毒
纠正同时存在的碱中毒有利于提高血清离子钙浓度。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有无导致Ca2+代谢紊乱的各类诱因,如钙过度流失,摄入或吸收过少,孕期和哺乳期需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是否表现为易激动、口周和指(趾)尖麻木及针刺感、手足抽搐、肌疼痛、腱反射亢进,以及Chvostek征阳性。
3.心理-社会状况
低钙血症患者的肌肉强直性痉挛,会引起疼痛和焦虑,应评估患者是否经常处于恐惧和焦虑中,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掌握及了解程度。
【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低钙血症所致手足抽搐有关。
【护理措施】
1.监测血清钙
了解血清钙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血清钙低于正常值,及时通知医师。
2.防止窒息
严重的低血钙会累及呼吸肌,应加强呼吸频率和节律的观察,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3.遵医嘱补钙
静脉输注钙剂速度宜慢,以免引起血压过低或心律失常;避免局部渗漏。口服补钙患者需指导其正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4.监测血压
定时监测血压,告知血压偏低或不稳定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以免因直立性低血压或眩晕而跌倒受伤。
5.建立安全的活动模式
为了减少患者受伤的危险,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活动的时间、量及形式,如患者除在床上主动活动外,也可由他人协助在床上做被动运动。根据患者肌张力的改善程度,逐步调整活动内容、时间、形式和幅度,以免长期卧床致失用性肌萎缩。
6.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1)移去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减少意外受伤的可能。
(2)对定向力差及意识障碍者,建立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等,以免发生意外。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方法及告知其重要性,忽略或盲目补充钙和维生素D都对人的健康不利。
(二)高钙血症
血清钙浓度高于2.75mmol/L。可发生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癌症骨转移、甲状旁腺激素突然释放、维生素D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类肉瘤症等。
【临床表现】
高钙血症主要表现为便秘和多尿。初期患者可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随血钙浓度进一步升高可出现头痛、背部和四肢疼痛、口渴、多尿等,甚至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和自发性室性节律。
【辅助检查】
血清钙>2.75mmol/L;血清甲状旁腺素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可伴尿钙增加。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处理原发病,促进钙排泄。
2.药物治疗
通过给予低钙饮食、补液、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类固醇和硫酸钠等措施降低血清钙浓度。
3.手术治疗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须接受手术治疗,切除腺瘤或增生的腺组织即可治愈。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有无导致Ca2+代谢紊乱的各类诱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卧床、骨转移性癌等疾病导致的骨骼释放,静脉输入过多、食入过多维生素D使钙的摄取及吸收增加;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钙排泄减少。
2.身体状况
评估患者有无神经肌肉应激性减退、疲倦、乏力、泌尿系结石、骨质疏松、口渴及多尿的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1)高钙血症患者应鼓励下床活动,以防骨质脱钙。
(2)鼓励摄取足够的水分,以防发生脱水。
(3)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掌握及了解的程度。
【护理诊断】
便秘:与高钙血症有关。
【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
监测血清钙的动态变化。
2.补液护理
遵医嘱补液,指导患者采取低钙饮食、多饮水降低血清钙水平。
3.排便护理
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以利排便;便秘严重者,给予导泻或灌肠。
【健康教育】
重点在于正确掌握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保证排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