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美学的诞生

1.1.1 美学的诞生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其博士论文“诗歌的哲学冥想”中首次提出的:希腊哲学家和教父已经仔细区分了可感知的和可理解的。显然,他们并没有将“可理解的”等同于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使用这个名字来表达对那些没有感觉的事物的尊重。因此,可理解为通过作为逻辑对象的高级认知能力来把握“可感知”,通过作为认知科学或美学对象的低级认知能力来感知。1750年,鲍姆加登出版了《美学》一书,并在大学教授美学。一个新的学科“美学”诞生了。

鲍姆加登是大陆的理性主义者哲学家。他提议建立美学学科的原因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等代表大陆理性主义,培根、洛克等则代表英国经验主义,涉及人们对“如何获得清晰理解”的理解。在讨论能力问题时,两个派别具有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理性主义从抽象的普遍性开始,并认为只有头脑才能获得“清晰”的知识,而数学推理是头脑掌握清晰知识的一种示例方法。感官知觉无法产生清晰的知识,不能指示事物本身的状态,而只能指示事物如何影响我们。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等,都不是物体本质。因此,除了感官赋予对象的属性外,如果想知道真实对象的外观,只能依靠清晰的思维。感官知觉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模棱两可和混乱的概念。理性主义发展到了沃尔夫,只稍微承认了感官知觉的认知能力,但仅将其视为低级的知识领域。相反,经验主义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经验,思维的所有材料都来自感官知觉,用休谟的话来说就是“印象”(敏锐的感知)和“概念”(不敏锐的感知)。对事实的了解当然也必须依靠推理。这种推理是基于因果关系的,但是因果关系的知识是基于观察和经验的,因此感官和知觉材料之间的联系是由重复产生的。了解聚会不是低层次的认知能力,而是清晰,清晰的知识来源。简而言之,笛卡尔学派及其后裔莱布尼假设为沃尔夫的哲学的普遍而明显的特征是,它坚持宇宙中的理性体系和必要的联系。从培根到休谟的英国经验主义始于个人感觉或感官知觉,并要求现实理论要从这种感觉所宣称的内容中衍生出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相辅相成的,也会争执不休。但是,同样激烈的辩论仍然对双方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兹倾向于接受经验主义,承认感官知觉和理性与不可分割的单子具有相同的功能。莱布尼兹的和解倾向被他的学生沃尔夫继承并得到发展。沃尔夫认为,“经验事实将符合对推理的推论,理性和感官知识是知识的合法功能。”在这方面,哲学史学家蒂利曾评论道:沃尔夫的哲学已经发展成表格。这种思想的意识形态趋向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调和,为唐德的“纯理性批判”铺平了道路。沃尔夫的学生当时倡导美学的建立,随着沃尔夫的发展,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之间的争端即将结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认识到理性主义者内部的感知状态。在哲学界,鲍姆加登有这样的想法,可以设想专门研究知觉,并进一步设想使知觉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际上,这个思想仍然与沃尔夫息息相关,沃尔夫将科学分为两种。“认知”科学是理论科学,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神学是应用科学,包括伦理,政治和经济学。逻辑是所有科学的导论。在心理学中,他还发现认知的歧义部分(即,感官知觉是一个音符)具有整套的心理能力,对应于清晰的思维能力。但是,他没有做进一步的划分,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感官知觉仍然没有资格成为科学的对象,并且不可能为此创建一门科学。作为沃尔夫的学生,鲍姆加登非常清楚认知能力的两个方面。学习高级认知能力是逻辑的任务,那么,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剩余的感知作为低水平的认知能力呢?在列出的科学类别中,只有逻辑可以提供相应的方法。但是那些知道我们的逻辑情况的人不知道现在这个领域有多贫乏。这是逻辑上的巨大缺陷,也是沃尔夫科学上的巨大缺陷,这使鲍姆加登感到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划分。根据美学家鲍桑奎的文献研究,鲍姆加登具有学科划分的区别。他竭尽所能,不断将他的科学研究进一步细分。他写了《哲学百科全书纲要》。因此,他将认知的歧义部分分离为一门新科学,这是对低水平认知能力,美学的感知科学。由于心理学提供了可靠的原理,因此我们毋庸置疑是否存在可以指导低级认知能力并能感知事物的有效科学。到目前为止,审美美学已经被提出并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