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明度

3.1.3 明度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由于受光的多少自然会出现明暗面的区别。所谓明度就是指从最暗的深色到最亮的浅色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

物体接受的光照量的多少,决定于物体表面空间位置的不同,因此出现明度的差异。这些明度的变化反映到人的视网膜上,便会产生立体感与空间感,如图3.15所示。如果在平面上通过一些媒介和方法表现明度变化,就可以从中获得立体空间的知觉。如围绕在某一形态周围的阴影或者投影,就能够立刻使该形态显示出空间性。另外,在平面上,明度的对比可以清晰地区分不同的形态。

图3.15 明度产生的空间感

一般来讲,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会出现三种明暗变化,即被称为三大面的亮面、暗面、中间面,如图3.16所示。艺术与设计对明暗变化的运用因此可以大略归为三类:明调、暗调和中间调。对明度的运用主要是控制好明与暗的分配比例,如果是以浅的、亮的调子为主,就是明调,整个画面会给人以明亮、欢快、轻松和爽朗等感觉;如果是以深的、暗的调子为主,就是暗调,整个画面显得深沉、庄重、浓郁、静穆、神秘、恐怖;处在这两者之间的即中间调,在普通光线下,人们生活与活动环境一般都处在中间调之中。

图3.16 明暗的亮面、暗面和中间面

在具体的艺术与设计处理中,往往利用明暗的对比来显示各部分的主从关系,如图3.17所示。这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可以用暗的背景来突出主体部分,因为对比强烈,效果很突出。其二,可以用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部分。明亮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很明快,主体部分也非常突出。其三,可以用中间调衬托明暗对比强烈的主体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物体距离的远近明度上表现为:近处的物体形象清晰,黑白对比强烈;远处的物体则相对显得形象模糊,黑白对比减弱。艺术处理中运用这一对比形式,容易表现出空间效果,也较为真实。除此之外,还常常用投影来表示阴郁、阴暗、恐怖等消极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艺术与设计创作中,明暗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如明暗色块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变化,也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大面积的暗调包围着明调,会营造出明调向外放射、扩张和抗争的效果,反之,小面积的暗调被大面积的明调所包围,会使暗调显得被吞噬或者自身收缩。

图3.17 明暗关系的主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