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美学的意义

1.1.3 美学的意义

美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人们感知完美。正如经验主义哲学家强调的那样,在这一过程中,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中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的欣赏,也伴随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高雅。

感知的完善意味着:

(1) 敏锐地发现美的能力。

(2) 有理性思考能力,但没有思考和推理能力,是一种直觉性思考。

(3) 超越低级的感官知识和愉悦,进入精神上的判断和享受。

感知是思考的另一面。相反,思考过程是理性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是根据严格的逻辑要求,分解和组合大量感知材料的过程。感知完美的过程是一个直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情感冲击和理性判断。因此,知觉的完善是对理性思考的极大补充,是思想完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感知的完美实现了对低级感官识别和愉悦的超越,这意味着美学应该引导人们超越世俗效用、超越物质性并获得更高的精神自由。所有例子都证明,美学具有“启蒙众生愚钝的灵魂”和“唤醒人们的情感良知”的含义。美学作品中现代观念的建构,现代阶级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的建构,与适合该社会秩序的人类主体性的新形式密不可分。出于这个原因,不是因为男人和女人突然意识到绘画或诗歌的终极价值,美学才可以在当代知识的传承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不是纯粹的‘美学’科学,而是一种以人类解放为主题,以社会乌托邦为参照的诗意政治。各种美学实际上是一种理想,是各种美学主题。它也是主导思想在某些社会和政治领域。”因此,“承认美学的含义实际上不在美学之外,这是胡说八道,这在于揭示我们内在的生活困难和对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当技术文明、商业文明盛行时,超越平凡的美学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将生活分为“谋生”“繁荣”和“幸福生活”三种状态,或者分为“生存”“发展”和“完美”三种状态,那么美学的目的就是指导人们走向“乐声”,走向“完美”,如图1.3所示。

图1.3 人与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