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空间的意义

7.1 空间的意义

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我们都不能脱离空间。空间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表面上来看,空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极为明显地被视为一种容器,一种可以容纳和分割日常物品、人类自身及其空间行为的容器。在这个意义上,正如哲学家卡西尔所说:“空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联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也许,在哲学家的眼里,空间即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但在日常生活中,空间则指具体的物质的围合,如图7.1所示。一般环境设计师所注重的,也正是对物质围合体的设计。但空间的价值与意义显然不仅仅是在于围合物,一旦有了人的活动,空间自然就与生活其间的人们建立起一定的关系。空间因人的存在与生活而显示出特定的精神意义。空间既能将我们聚集起来,同时又能把我们分隔开。空间对于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非常重要。因此空间是交流最基本和普遍形式的本质所在。诚然,并不是所有发生在空间中的行为都意味着交流,但是大多数的空间行为都包含了某些程度上的交流。在我们的一生之中,通过空间进行的交流很有可能要比使用正规语言要多得多。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常需要空间(或空间中的实在)发出信号,来告诉我们如何行动,如一些公共场所中的隔离绳,如图7.2所示。用于引导人们排队,相互交谈时交谈者之间需要保持一个合适的空间(太远或太近都会影响交流,空间也是交流的一部分)等等。甚至,空间也参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式,赋予生活其间的人们以合适的身份来行事,如刚才还在大声叫喊的人,一旦进入图书馆,如图7.3和图7.4所示。自觉就会压低声音或者噤若寒蝉。显然,空间已经超出了物质围合的单纯含义,而具有精神上的规范意义。

图7.1 空间是物质的围合

图7.2 隔离绳

图7.3 室内空间

图7.4 室内空间

从物质围合的角度来看,空间即是“几何空间”。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更重要的显然还是在“几何空间”中填充生活方式使之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空间”。在杜维看来,人们生活的环境应该区分出“生活空间”和“几何空间模式”,以此为基础进而区分出“作为几何的空间”和“作为经验的空间”。前者即几何空间,如图7.5所示。既是抽象的,也是精确的;后者即生活空间,是具体实在的日常生活的经验空间。几何空间以其抽象的方式,可以发展为一种理解世界的模式,对应于人们对于宇宙的理解图式,如图7.6、图7.7、图7.8所示。而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方式就根据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精确度通过几何空间来实现。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则干脆将空间按照不同的意义进行细致的划分:绝对空间、抽象空间、具体空间、矛盾空间、资本主义空间、社会主义空间、差别空间、主导空间、共享空间、家族空间、工具空间、休闲空间、生活空间、男性空间、中性空间、女性空间、精神空间、自然空间、有机空间、创造性空间、物质空间、多重空间、政治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社会化空间、国家空间、戏剧化空间、认识论空间、纯粹空间、现实空间、压抑空间、透明空间、感觉空间和真实空间。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空间形态都可视为“生活空间”的不同存在方式。“几何空间”因生活的展开而转变为“生活空间”。人们需要生活空间,生活空间为日常生活的行动提供了充满机遇的环境。在这个意义上,生活空间是一个主观的空间,它牵涉着生活其间的人的主观感受、生活经历,比如列斐伏尔在其《空间的生产》里所说的童年时期的艰难、成就和欠缺等等。所以芦原义信认为:“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所以,简言之,空间的意义在于人的使用,在于人的生活的填充。

图7.5 几何块构成的空间

图7.6 

图7.7 

图7.8